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與海搏命靠海為生:隨漁民出海體驗風浪中的艱辛

2016-09-05 09:30   來源: 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下網后,船員還要查看漁網的情況。



  

下網后,船員還要查看漁網的情況。



  

分揀漁獲是個挺麻煩的過程,值錢的大蝦大魚很少。



  游客站在岸邊,只能看到海的夢幻之美。漁民眼中的海則完全不同。深夜中的海,隱在無邊的黑暗中,周邊全是未知的世界;白天的海,一面天四面水,腳下的船就是世界的中心,毫無方位可言,而波浪之下又蘊藏著無盡的財富,只要有人愿意付出辛勞,定會得到魚蝦滿艙的回報。這就是風浪中的生計,與海搏命,亦靠海為生,把命運的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半寄托給海。

  文/齊魯晚報記者陶相銀

  片/齊魯晚報記者王震

  出海

  漁船打破夜的沉寂


  遠遙村位于威海市區的北海邊。每年8月下旬,遠遙村會準時嘈雜起來,操各種方言的人云集這里,運送蔬菜、冰塊的車輛來來往往。威海市中心漁港就在遠遙村的海邊。

  9月1日12時,為期三個月的黃渤海伏季休漁期結束,在鞭炮聲和機器轟鳴的嘈雜中,大馬力漁船迫不及待地出海了,或十天或半月后,它們會滿載魚蝦返回。而一些中小型漁船的作業習慣是當天出海當天返港,它們等到2日凌晨才啟程。

  2日凌晨1時多,中心漁港內,三三兩兩響起船的發動機聲、鞭炮聲,碼頭上有了越來越多的車燈閃過。

  2時許,周濤駕駛他的三輪摩托車準時來到中心漁港7號碼頭。拽動纜繩,把漁船拉靠在碼頭邊上,一躍而下,拍打船艙,艙內亮起燈光,睡眼惺忪的兩個伙計打開艙門。沒有多少言語,三人默契地各干各的活,魚筐、網具早已準備好,所要做的不過是檢查一下東西是否齊全,緊接著解開纜繩,啟動機器,出海。周濤說,“今天要下四次網,去時兩網,回時兩網。”

  39歲的周濤是船東。他是安徽亳州人,農民出身卻幾乎沒有種過地,輟學后就外出打工,“干了二十多年的漁民”。幾年前,周濤買了艘二手漁船,干起了船老板,今年,他處理了舊船,花費28萬元打造了這艘新船,100馬力,16米長,又招募了倆伙計。兩個伙計是46歲的王會來和33歲的林平,都有多年的出海打魚經驗。

  一出漁港,顛簸感頓時明顯。周濤掌舵駕船,王會來返回艙內繼續睡覺,林平蹲坐在船后甲板的漁網上抽煙。目光所及之處盡是黑暗,林平還是能分辨出方位。林平來自聊城,18歲起就干船員,但這次出海之前他已經有五六年沒干這行了,“挺遭罪的。”林平這次重操舊業的原因是“為了孩子”,每年9月1日到次年元旦,4個月里林平能掙3萬多元。

  王會來的床鋪在船艙后方,一張木板把空間隔離成床鋪和儲物間,床鋪在上方。機器位于船艙下方,出海的十幾個小時里,它會一直轟鳴著。機器艙的門敞著,直對著王會來的床鋪,疲倦讓睡眠香甜。舵樓不過四五平方米,緊鄰機器艙的地方是上下鋪,面積跟王會來的床鋪一樣,因為只有一個一米見方的孔洞,出入更加不便。

  捕撈

  一網千斤,大魚沒幾條


  下網時間比預期早,3點半,王會來和林平匆匆從床鋪上爬起來,周濤從舵樓里鉆出來,三人站在后甲板上,合力把漁網抬起,拋入海中。兩條拖拽網的纜繩都300多米長,原本堆積在兩側船舷板上,網一入海,纜繩被快速抽動,短短幾分鐘后就全部入海。

  收網要在兩個半小時或三小時后,初次下網后的這段時間里無事可做,王會來和林平選擇去睡覺。

  王會來來自河北秦皇島的農村,他干漁民有五六年了,“掙錢就是為了孩子”。王會來有兩個女兒,他說,“我沒文化,只能干苦力。只要孩子認念書,我就認遭罪。”

  6點收網,周濤停下船,三人穿上笨重的水衣水褲水靴,挪動著來到后甲板上。王會來和林平各牽一根纜繩,來到兩側船舷,把繩子纏繞在滾輪上,借助機器的動力快速拖拽纜繩。幾分鐘后,漁網被拖至船左側,前甲板的吊機把漁網吊起,三人吃力地把網扶住、拖拉到甲板上方,滿網兜的漁獲瞬間被傾倒在甲板上。隨即,再次下網。這個過程要持續約半小時,干這個活要憑經驗、力氣,還要手腳麻利。

  一網的收獲有一千多斤,有魚、蝦、蚆蛸(章魚,也稱八帶魚、八爪魚)、螃蟹,也有海蜇、廢漁網、海草。

  分揀魚是個費時間的活,幾乎要干到下一次收網。大魚、大蝦、蝦爬子、蚆蛸是值錢貨,挑出來要放到不同的水箱里,或用冰蓋住存放在不同的泡沫箱內。更多的是小魚、小蝦,被成堆地放在泡沫箱里。不中用的魚蝦、海蜇,再被拋回海中。一只大蝦賣15元,一斤活蝦爬子也值十幾元錢,成箱的小魚小蝦只能用以喂貂,被論噸賣給魚販子。

  收成靠運氣更要靠自己

  20年前,周濤在漁船上做工,“一網下去能撈上來上萬斤,都是好魚、好蝦。”近些年來,隨著近海漁業資源匱乏,漁民的收成也越來越少。

  每年有三個月的伏季休漁期,冬春兩季風大浪大且魚少,船員也不好雇,捕魚黃金期只能是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元旦,但刨除風浪天后,出海的日子多則百天,少則六七十天。周濤估算,出海一天,收成好能掙三四千塊錢,不好就只能一兩千,“刨除各項成本的話,一年下來,頂多掙十來萬。”

  每隔一會兒,周濤就要點一根煙提提神。對講機一直在不停地響,各個船老板相互詢問著同行的位置和收獲,周濤說,“本地人有錢了,都不愿意再遭這個罪了。”

  目前,各處碼頭上的漁民大多是外地人。不過,大多數大型漁船或大型漁業企業的大老板,依然是威海本地人,他們無需親自出海。林平說,他這次回到威海,發現干船員的人竟然還是多年前結識的老伙計。王會來說,干船員的沒有年輕人,像林平這種30多歲的人都很少,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人,甚至有60歲的人還在干。

  既然當天回港,在船上吃飯也就不必復雜,何況在船上只有將就沒有講究。早飯是周濤煮的餃子,午飯則更簡單,去扒拉小半筐螃蟹和蝦爬子,直接倒進鍋里,擰開煤氣罐,點火后一會兒即可出鍋。

  午飯后,第三次收網。漁獲仍是一千多斤,但卻挑出來一百多只大蝦,這令周濤非常高興。但第四網的收獲又令他失望多時,不僅沒有幾只大蝦,連小魚蝦也不多,甚至撈出來一堆廢網、酒瓶等垃圾。周濤說,“收成好不好,得憑運氣。”過了一會兒,周濤又說,“只要出海就不會賠錢,只要肯出力,就餓不死人。”

  返港前,周濤打電話安排人多拿點筐上船,順便送點酒肉來犒勞兩個伙計,“明天出海得更早一些”。

  岸上的樓群越來越清晰,漁船穿過養殖區,不大會兒就進入中心漁港。此時,碼頭內已經停滿了漁船,岸上交易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這時已經是17時。

  船靠碼頭,周濤趕緊去聯系魚販,林平和王會來則忙著向岸上搬運這一天的收獲。賣魚、收拾、為次日出海做準備,這通忙碌要持續到晚上七八點鐘,再有幾個小時,他們將在新的一天里重復這一天的辛勞。

   [編輯: 張珍珍]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靠海為生 漁民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