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末9月初,全國各大高校陸續報到開學,滿懷憧憬的大一新生們正欣喜地品味著象牙塔內的一切,而家長們的心一下子空了。習慣了操心的父母們卻感到心里空落落的,尤其是一直對孩子無微不至照顧的媽媽,更容易感到無所適從、空虛、焦慮……專家告訴記者,孩子大了就得學會振翅高飛,父母要學會及時放手,閑下來的家長可以走出去,多交朋友、多參加社會活動,做孩子積極生活的榜樣。
生活鏡頭
孩子異地求學媽媽沒了精神支柱 “女兒上小學和初中是天天見,上高中住校一周見一次,上了大學一學期才見一次。想到這些,我就忍不住傷心。 ”前幾天,獨生子女琳琳(化名)去西安上大學了,媽媽張鈺送女兒報到回來后,就開始每天擔心女兒,看到女兒臥室空空的,張鈺偷偷抹眼淚,整日睡不好、吃不香,不得不走進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輔導,而她只是眾多提前感受空巢的家長中的一位。
“我和女兒感情特別好,她讀高三的時候在家住,每天下晚自習我和她爸爸都去接她,無論她寫作業到多晚,我都陪著她給她準備宵夜。早上五點就起來給她做早飯,看她吃得香甜,邊吃邊說學校里的趣事兒,我感覺生活很幸福!”陪伴女兒度過緊張的高三生活,在女兒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張鈺又開始忙活著給女兒做被褥,每天帶著女兒逛街買東西,置辦生活用品,“孩子沒走時,我就有各種擔心,到學校能吃習慣嗎?會不會被欺負?和同學處不好關系咋辦……”說著,張鈺眼圈泛紅,又要掉眼淚,“想到女兒的背影,我心里就很難受。 ”張鈺說,幾天前,幫女兒辦理好報到手續安頓好后,她在宿舍樓下看著我們坐上出租車慢慢離開,車窗外女兒的身影,漸漸模糊,“那一幕我一想起來就忍不住哭,孩子不在,我的精神支柱也沒有了。 ”張鈺嘆息。
“她爸爸整天忙得不著家,我也氣,動不動跟他吵兩句,搞得自己更煩了、更想閨女了……”張鈺說,女兒現在軍訓,每天跟她通不了幾分鐘電話,發微信也經常沒時間回復。“我也不想這樣,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悶悶不樂,工作也沒了勁頭,回家就想吵架。 ”張鈺很無奈。
過來人說
失落情緒得慢慢調整 早在上個月,張艷的女兒就拿著一張機票,離開了青島,開啟了大一的新生活。家里頓時空了許多,張艷再次感到被“閃”了一下。畢竟,她和女兒的距離不是兩個城市,而是兩個國家。不過,比起15歲時,女兒第一次去新加坡讀初中,張艷感覺“心都被掏空了”,現在反而已經適應了許多。
“那時,我送她回來的路上,整整哭了一路,在機場遲遲不愿離開,就想那樣才能離女兒近一點,回來后沒法給她打電話,只能等待她主動給我們打國際長途。 ”張艷告訴記者,等女兒消息的過程真的太煎熬,“女兒會簡單地跟我們報平安,但語言、氣候、環境、生活習慣適應嗎?人際關系如何……所有的一切我們都一無所知,也不好過問。經常是孩子受了委屈在電話那頭哭,我就在電話這頭哭。 ”張艷坦言那段時間自己身體很不好,著急上火、嚴重失眠。 “后來,我想,女兒是我的支柱,其實我也是女兒的支柱,如果我過于思慮她,也會影響她、妨礙她,于是,我就盡可能敞開心扉多鼓勵她、勸解她,跟她分享快樂的事以化解煩惱。”張艷還通過家長群相互溝通交流,也化解了一些擔憂,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娛樂中去,發展新的愛好。
不做孩子“離家”的絆腳石 張萍的女兒四年前去成都上大學了,很長一段時間,她竟不敢踏進女兒臥室一步。 “那是她第一次離家,我有太多的不放心,每天、隨時都要和她保持電話、網絡聯系,才能安心,不管她晚上出去玩到幾點,回來后一定要用宿舍電話給我報平安。 ”張萍回憶,從小到大,他們做父母的幾乎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女兒身上,孩子離開了身邊,除了盡可能為女兒考慮得更多、讓她少一些后顧之憂,似乎能做的很少,“是時候慢慢放開手中的風箏線,讓孩子盡快適應,建立屬于自己的生活。”張萍感慨,那時她和女兒在電話里相互鼓勵,女兒和同學的關系越處越好、學習和生活都越來越豐富,對家的思念漸漸淡了起來,她也和丈夫、朋友經常利用假期出去旅游散心,周末至少拿出一天來逛街、爬山、聚會等,“生活豐富了,心情也慢慢變好,心態似乎也年輕了許多。”張萍感激那段和孩子一點點同步成長、一起度過難關的時光,“對孩子最好的愛是讓他們順利離開,父母自己不要成為孩子‘離開’的絆腳石。 ”最后,張萍也建議孩子應該多給父母打電話,講講自己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讓父母看到他真的有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專家支招
有一種傷害叫無微不至 傳統的家庭觀念也讓許多家長有著“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觀點,認為在孩子成長階段就要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一切奮斗都是為了孩子,忽略了夫妻關系和自身價值的發掘,孩子成了一切。一旦孩子脫離家庭進入社會,家長就容易產生目標的迷失和價值觀的缺失,從而陷入對自己生活的否定。
新陽光心理咨詢研究所首席心理醫生李克富認為,父母因孩子離家而產生的焦慮如果嚴重,會讓人陷入精神抑郁,或者出現煩躁狀態,嚴重的話會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對于已經產生或者關心如何避免產生這樣“空巢”心理的家長,他給出如下建議,必要時應當到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幫助。
第一,調整觀念。學會對孩子放手,孩子除了學習,還必須學會如何獨立生活、照顧自己。因此,家長必須摒棄“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事情由家長來操心”的錯誤觀念,學會硬起心腸來,讓孩子自己成長。
第二,建立合適的溝通方式。對孩子過度關注,往往讓父母不顧一切地與孩子保持聯系,孩子在大學有新的生活,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空間。父母需要學會與孩子建立合適的溝通方式,既有利于獲取孩子信息,也不會破壞孩子個人空間。
第三,豐富自己的生活,擴大自己的交際圈。這點對于家庭主婦型的媽媽尤其重要,只有尋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自己的生活興趣,形成自己的生活圈,才能擺脫“離開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心理障礙。
第四,夫妻應注重經營自己的二人世界。孩子不在身邊,對于夫妻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經營好夫妻二人世界上,既有利于調適心情,也有利于增進夫妻感情。
記者 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