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昨日,市北區愛衛會邀請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在臺東商業步行街舉辦秋季預防傳染病科普活動,向市民介紹病媒生物防制、傳染病防控等知識。現場免費發放滅蚊藥品“氟蟲腈”和滅蟑藥,同時向市民講解秋季預防蜱蟲叮咬的防制辦法。據介紹,隨著島城逐漸秋高氣爽,外出登山秋游的市民增多,近期出現多起市民被蜱蟲叮咬的情況。
入秋注意防蜱蟲 昨天上午9時許,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姜洪榮與市北愛衛會工作人員一同,在臺東商業步行街向市民介紹秋季防蟲叮咬的科普知識。姜洪榮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島城進入爽朗的秋季,到大自然中登山、秋游的市民逐漸增多。隨著氣溫降低,蚊蟲也逐漸減少,掉以輕心的市民卻容易被潛伏在草叢中的蜱蟲叮咬。“最近好幾個市民通過微信給我發來照片,詢問皮膚上的蟲子是不是蜱蟲。 ”姜洪榮拿出手機,從微信朋友圈打開一張照片,給記者介紹蜱蟲的樣子。
記者看到,照片拍的是一名市民的小腿,靠近腳腕的皮膚上有一個黃豆大小的突起,周圍皮膚有些紅腫。 “這個突起物就是蜱蟲。 ”姜洪榮告訴記者,這名市民前天到浮山爬山,回家后感覺右小腿皮膚有些異樣,用手一摸,發現皮膚上莫名其妙突起一個小包。小包用手摸并沒感覺痛癢,有些像突然長出來的一個痣。姜洪榮介紹說,這是今年入秋后她收到的咨詢之一,其他多例蟲媒叮咬咨詢,都被確認是被蜱蟲咬傷。“蜱蟲叮咬人時,會同時釋放一種麻醉劑,人們在被叮咬時不疼不癢,當時可能感覺不到,一般蜱蟲會在人體內吸血一兩天,之后被叮咬的皮膚會出現腫脹的情況,很多蜱蟲都是在這個時候被發現的。 ”姜洪榮說。
蜱蟲叮咬別硬拔 蜱蟲俗稱“草爬子”,是一種橢圓形小蟲,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吸飽血后則漲大如黃豆。蜱蟲可能攜帶嚴重的森林腦炎病毒,并傳播出血熱、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多種疾病。蜱蟲吸血主要是侵入人體的皮膚內,吸血后還會往人或動物的體內鉆,很難拔下來。 “早期發現被蜱蟲叮咬,可以用酒精、碘酒讓蜱蟲麻痹,松開前肢和口器,蜱蟲自己就脫落下來了。 ”姜洪榮介紹說,此后要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要及時就診。如果蜱蟲口器已經深入皮膚里,一旦拔除不當,就容易引發皮膚感染。姜洪榮也表示,危及生命的蜱蟲叮咬仍屬少數,發現蜱蟲叮咬后,不要強行拔除,可以到醫院皮膚科、急診科治療。
姜洪榮提醒市民,蜱蟲可能攜帶多種致病性微生物,外出登山秋游時,應盡量穿緊口、光滑的長袖衣服,尤其是要防止蜱蟲從衣服的袖口、褲腳、領口和腰部等部位接觸到皮膚。
(記者 趙健鵬 通訊員 馮浩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