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崗定責,靜音收集,密閉運輸,改建升級公廁,更新環衛設施,整修生活垃圾處理場……”今年以來,市建設局環衛處以國家衛生城復審為契機,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為目的,樹立以人為本工作理念,加大對市區生活垃圾清運、農村生活垃圾清運管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工作的整治整改力度,全力提升環衛設施檔次和功能,市容環境衛生秩序發生了顯著變化,市民居住環境質量得到了極大改善。
道路保潔“網格化”
將城區59條主次干道和3個廣場495萬平方米的保潔范圍劃分為4大區域,每個區域再劃分若干片,每片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形成五級監管體系,確保每條道路達到“六凈六無”國家衛生質量標準。
在清掃作業模式上充分利用“人機結合”的優勢,持續采取五位一體保潔模式,全天候動態巡回保潔,重點強化道路機械清掃,合理調配吸塵車、洗掃車、高壓沖洗車配合道路保潔員開展清洗保潔作業,,確保達到“路見本色,標線清晰”的標準,機掃率達95%以上。人工保潔確保“泥土不滯留,道路無積塵”。每周末沖涮主要道路路面、人行道,積極推行“1米作業法”,即在灑水中灑水寬幅距離兩側路牙石根1米,實現了有效降低道路揚塵,保障城區道路干凈整潔的目的。
環衛設施“常態化”
完善了城市功能設置,按照有關要求,分別在瀘州路、揚州路等建設了4處垃圾中轉房,實行垃圾到站后隨即倒入轉運設備的“垃圾不落地”作業方式,確保垃圾無堆積,不撒漏。
在每次的轉運作業完成后,將設備、垃圾容器、地面、墻壁清洗干凈,確保了無積存污水,無二次污染,轉運過程不占道,不妨礙交通,隨有隨清的作業要求。在市區主次干道和部分符合條件的背街小巷增設和更換了鐵質果皮箱1000余個,更換了垃圾桶900余個,購置12臺大型密閉式生活垃圾清運車,安排護欄清洗車每天對進行巡回沖洗,每天派專人定時清掏,確保垃圾容器美觀整潔。同時加強督查考評,落實24小時不間斷、網格化巡查管理,減少渣土運輸過程中的揚塵污染,從源頭杜絕揚塵和垃圾異味的產生。
垃圾清運“靜音式”
采取多時段、多方位、多頻次“靜音收集、密閉運輸、隨產隨清”的模式,28臺密閉式生活垃圾清運車,每天清晨1點至8點第一遍清運結束,每天上午再派出2臺加強清運,下午由8臺值班車輛巡回清運,另設1臺機動車靈活運用,遇有問題,隨時補運,確保垃圾隨有隨清。
垃圾點設置實行“垃圾桶退路”,今年又與100多個小區對接,將垃圾點設置在不礙觀瞻的地方。在鄉鎮垃圾清運方面,結合垃圾產量實際情況,要求18臺垃圾清運車采取“一天一運和兩天一運”2種清運模式,對膠西、膠東等370個村莊1萬個垃圾桶的垃圾合理清運。5臺吊臂車每天兩次對鋪集、里岔、膠西等6座農村垃圾中轉站的垃圾進行適時清運,對各作業車輛駕駛員明確任務責任和標準,安裝GPS定位導航系統和油耗監控系統,對出入車輛時間、作業軌跡、百公里耗油等隨時監控,有效節約了運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垃圾處理“無害化”
嚴格按照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工作要求,做好填埋區加高填埋和分區單元作業,做好作業面控制和及時覆蓋工作,及時對進場垃圾填埋、覆蓋、壓實整平,嚴抓出水質量和處理速度,出水質量必須達到有關排放標準。
生活垃圾處理場采用層層壓實的方法,在垃圾厚度達到3米時覆蓋0.2米厚的自然土,厚度達到9米時,退設10米寬的環場路,共3層,27米時封場。污水處理站設計日處理滲濾液150噸,現日產滲濾液300噸。今年為改善場區環境,新修進場道路700米、瀝青罩面8000平方米、安裝路沿石2000米,綠化1萬平方米,場區工作環境極大的改善。目前,日處理垃圾達800余噸,已接納處理垃圾120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編輯: 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