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舞劇《法顯》劇照。
半島記者 劉禮智
公元五世紀初,東晉高僧法顯求經歸來,從蘇門答臘島出發,歷盡千辛萬苦,在海上漂泊七十多天后在長廣郡牢山(即青島嶗山)登陸,并在青島完成世界名著《佛國記》初稿。根據這位東晉高僧事跡改編,由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出品、青島演藝集團演出的大型舞劇《法顯》繼6月份進京首演大獲成功后,終于回到了青島,將于7月29日、30日在位于嶗山區的青島大劇院再度上演。
舞劇《法顯》
青島一帶一路的文化因子 2014年之前,很多人對于法顯的印象還停留在中學歷史課本上,殊不知這位東晉高僧的求經之路比玄奘還要早200多年。2014年7月至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三次在不同場合“點贊”法顯,讓這位與青島有著不解之緣的東晉高僧廣泛地進入到公眾視野,也使得法顯成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標志性文化符號。也就在2014年,青島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被確定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
“青島成為‘一帶一路’綜合樞紐城市的戰略構想,法顯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青島市文廣新局局長李明表示,“法顯堅定的信念、堅忍不拔的毅力、高尚的品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所提倡的精神內核有著高度的契合性。”李明表示,“通過一部文藝作品將法顯筑夢——追夢——圓夢精神旅程完整地呈現出來,正能映射當下中國對‘一帶一路’偉大構想的追求。”
充分調研
截取法顯抵達嶗山經歷 3歲出家,20歲受戒,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已在佛門度過了60多個春秋的法顯毅然踏上漫長而艱苦的求知之路;看著相伴求經的同仁相繼罹難,仍矢志不渝地走完三十多個國家;公元五世紀初,法顯歷盡艱辛終于踏上歸途,卻遭遇同船人的排擠和意想不到的海難,但憑借不屈的意志終于大成……法顯之所以被稱為傳奇,正是因為其人生充滿了太多的不凡際遇與精神元素,如何截取最生動的橫截面,成了橫亙在創作者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基于此,青島市委宣傳部多次組織青島文化力量進行研討,市文廣新局召開創作座談會,充分聽取了馮國榮、朱艷、鞏升起等島城文史專家的意見,并參考稍早前整理出的百萬字法顯歷史文獻及資料,最終決定截取法顯從蘇門答臘島登船至抵達青島嶗山的這一段經歷。
盛況空前
北京首演獲中宣部稱贊 故事構架既定,但如何用純粹的肢體語言表現一位年邁高僧豐富的精神世界,則成為擺在創作者面前的第二道障礙。市文廣新局于2015年2月分別在青島、北京召開了兩輪專家研討會,就作品立意、舞蹈設計等方面進行詳細論證。論證會上,諸多專家對法顯題材的舞劇創作并不看好,認為人物的精神氣質很難用舞蹈語言“外化”,并缺乏常規舞劇所需要的元素。事在“人”為。在巨大的壓力下,市文廣新局以凝聚人才為突破口,組建了一個陣容豪華的主創團隊——著名作曲家趙麟負責音樂創作,總政歌舞團創作室主任趙大鳴負責劇本創作,以此“雙子星”為創作核心,張藝謀御用副導演楊鳳良、著名舞蹈家劉斌等各藝術領域拔尖人才也參與其中。
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創排,舞劇《法顯》進行了第一次聯排,獲得了專家的盛贊。6月11日、12日,舞劇《法顯》在北京中國劇院首演,一票難求,盛況空前。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景俊海在觀看完演出后上臺致辭,評價“舞劇《法顯》震撼人心,是上乘之作”,并希望這部作品“不僅要在國內巡演,還應該走出國門到‘一帶一路’國家巡演,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