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7月20日,備受業界關注的青島市北區宜昌路16號地塊結束網上競拍,經過367輪激烈競價,地塊以12520元/平米的驚人價格成交,創下了市北區土地成交單價之最。(本報7月21日A9版報道) 宜昌路16號“地王”一出,不少青島地產圈的人驚呼:“面粉竟然比面包貴了!”因為根據鏈家網數據,原四方區板塊目前的成交均價也才只有11600元/平米左右,這就意味著,整個板塊現房的均價低于宜昌路16號的樓面地價。業內人士推算,該地塊高層住宅將來要定價18000元/平米左右才能保本,這個價格,已經逼近市南區的水平。
“地王”橫空出世,觸動甚至刺激了不少公眾神經。有人因此惴惴不安:這是否會帶動周邊房價暴漲,導致買房更加困難?有人蠢蠢欲動:該出手時就出手,再不出手就晚了。有人沾沾自喜:幸虧自己提前買了房,可以坐等升值。有開發商趁火打劫,大肆渲染漲價聲音,暗中縮減了優惠幅度,提高了樓盤售價。也有人替該地塊買家操心:如此高的保本價格,以后賣房難度可想而知……
對于房價走向,誰也說不準。但就常識而言,受供求關系影響,“面粉比面包貴”在短時間內,其實也是正常的,例如,現在的城市里,地就那么多,出讓一塊少一塊,大家都在搶。但從長期來看,“面粉比面包貴”這一現象,顯然有些反常。面包的價格經過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市場檢驗,也經過了消費者的共同認可。所以,對于這種現象,我們或許只能從新面粉上找原因,是特優粉還是金粉、銀粉?抑或是人家買了,本來就不打算做面包,而是要做成“超級比薩”或“頂級蛋糕”?
對市場信息保持敏感和高度關注,是一件好事,也是現代經濟人的一項基本能力,不過,關注歸關注,在實際行動上,或許還應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不必風聲鶴唳,輕言什么“空氣中彌漫著危險的氣息”,也不必杞人憂天,覺得開發商如此太瘋狂。一切都尚需“走著瞧”。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