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區內現有的12處文物保護單位和19處歷史建筑,采用修繕的保護方式。社區文化活動站建議選址于名人故居所在的觀海二路49號或觀海二路13號甲;結合現狀及規劃兩處公園綠地(青島路兩側)配建社區體育中心……”7月19日,記者從青島市規劃局了解到,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正進行社會公示,如果您對規劃有啥意見和建議,8月17日前可以向規劃局政務網站及公示現場意見箱反饋。
將修繕12處文物保護單位
7月19日,記者從青島市規劃局了解到,目前已對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進行社會公示,歡迎社會各界提出意見和建議。
據了解,項目建設地點西至安徽路,北至安徽路、黃島路、平原路,東至平原路、江蘇路,南至海岸線。7月19日~8月17日,在青島規劃展覽館公示廳(東海東路78號)、佳世客步行街規劃公示廳、規劃局政務網站進行公示。如果市民有啥意見和建議,可以向規劃局政務網站及公示現場意見箱反饋,或者撥打電話83893233反映。
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內有不少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市民都很關心這次規劃對它們的影響。根據保護規劃,街區內現有的12處文物保護單位,采用修繕的保護方式。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一切修繕和新建行為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和《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執行。
本規劃中的歷史建筑是經山東省、青島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的歷史優秀建筑,保護街區內現有的19處歷史建筑,采用修繕的保護方式。歷史建筑不得拆除,應當積極予以維修和再利用。其保護、利用和管理嚴格按照《青島市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規定執行,參照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方法進行保護。
傳統風貌建筑是街區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務院批復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傳統風貌建筑對應山東省、青島市地方法規條例中的一般歷史建筑,其認定、保護、利用和管理按照《青島市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執行,保護街區內現有的138處傳統風貌建筑。根據其歷史文化價值特征和保存現狀的不同,分特殊保護、重點保護、一般保護三種不同情況。
對于與傳統風貌協調的一般建筑予以保留,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筑可以整治或拆除新建,改建或新建建筑應當與本街區的風貌特色相協調,滿足高度、密度、間距等控制要求,搭建、插建建筑建議予以拆除。
保持11條風貌保護道路的紅線寬度
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內共有風貌保護道路11條,包括太平路、廣西路、湖南路、明水路、沂水路、德縣路、觀海一路、觀海二路、平原路、安徽路、江蘇路。歷史風貌保護道路是指將街區內沿線歷史建筑集中、歷史文化風貌特色明顯、街道尺度適宜,對整體風貌起到控制作用的城市道路。對于街區內的風貌保護道路,嚴格控制其空間尺度,保持風貌保護道路的紅線寬度和轉彎半徑,嚴禁拓寬。歷史風貌保護道路兩側新建或改建時,與兩側相鄰保護性建筑檐口高度相差不超過3米,且采取“就低不就高”的控制原則;兩側無保護性建筑時參考對街區保護性建筑高度。另外,道路兩側的建筑風格色彩需與街道整體風貌協調一致,以坡屋頂、底層、小體量建筑為主,建筑屋頂色彩以紅色為主,建筑墻面色彩以黃 、白、淺綠為主。嚴格保護歷史風貌保護道路的斷面形式,保護沿街行道樹等。
街區規劃以居住為主
根據青島市規劃局關于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街區更新與發展規劃方面,本街區規劃以居住功能為主體,兼有精品商業、行政辦公、高端商務辦公等功能。保持觀海山街區現狀以居住功能為主的功能定位,增加綠化和公共開放空間,疏散居住人口,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在不影響歷史文化風貌并符合建筑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允許住宅類地塊兼容精品商業、公共服務設施。沂水路、廣西路、太平路沿街公共服務和商業集中的區域,建議調整7個地塊用地性質,其中,有三個地塊由居住用地調整為商業服務設施用地,有四個地塊由居住用地調整為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目前街區人口約0.74萬人,按照一個居住小區規劃配建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不增加街區內居住用地和居住人口,通過部分地塊人口疏散和用地功能調整,疏散街區人口。
對于文體設施,街區內現有3處居民健身場地。社區文化活動站建議選址于名人故居所在的觀海二路49號或觀海二路13號甲;結合現狀及規劃兩處公園綠地(青島路兩側)配建社區體育中心。
根據規劃,街區內現無醫療衛生設施。建議結合湖南路16號中醫醫院合并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1處,建筑面積200~500平方米。另外,街區內目前缺乏托老所、老年人活動站等社會福利設施。老年人活動場地規劃與街區現有3處建設路徑合并設置。建議德縣路7號設置托老所、老年人活動站1處,建筑面積510平方米。
建議于德縣路7號設置社區居委會、社區警務室與托老所、老年人活動所1處。另外,由于街區現在只有一處公共廁所,建議于觀海一路29號社區服務站合并設置公共廁所、環衛工人休息場地各1處。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李曉芳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