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青島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此后,青島市每年將享受中央財政至少4億元的專項資金補助。記者昨日從市城鄉建設委獲悉,目前我市已經劃定試點區:李滄區西北部樓山河一帶約25平方公里。根據規劃,2018年底這片區域將變成可吸水的城市“海綿”。預計通過海綿城市建設,2020年青島市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將實現75%的雨水就地消納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努力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青島”。
支持:
每年享中央4億元補助 今年共有17個城市參加海綿城市試點競爭性評審,其中有14個城市入選,包括福州、珠海、寧波、玉溪、大連、深圳、上海、慶陽、西寧、三亞、青島、固原、天津、北京等。按照有關政策,此次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申報成功后,中央財政將對試點城市給予專項資金補助,一定三年,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同時,青島市還將加大對海綿城市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4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海綿城市建設。各級項目主管部門在年度安排的專項資金中,優先考慮安排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等。
標準:
青島兩項指標高于國標 “在制定標準時,實際上,我們青島的標準高于國家的指導性標準。”市城鄉建設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青島市政府辦公廳4月初下發的 《關于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青島市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75%的雨水就地消納利用目標。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而2015年10月公布的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這兩項指標,青島都提高了5個百分點。
實踐:
部分區域超前謀劃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在近年來的城市規劃建設中,積極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加強技術應用,形成較為成熟的雨水收集利用經驗,在單一項目建設、成片開發中都有運用海綿城市理念的案例。2015年以來,作為海綿城市綠地建設試點,我市實施了401醫院綠地建設,積累了海綿城市綠地建設經驗。401醫院海綿城市綠地試點建設項目2015年開工,已投入竣工交付使用。項目范圍主要為兩塊矩形綠地,工程總面積36780平方米,透水材料5140平方米。
另外,在中德生態園29平方公里新區的規劃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地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區的自然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據悉,中德生態園先后完成園區控規、能源規劃、產業規劃、生態景觀、綠色建筑、水資源利用等20余項規劃編制和課題研究,形成涵蓋總規、詳規、專項規劃等各規劃層級的完整體系。同時,積極組織開展中德生態園先行啟動區海綿城市建設評估,研究擬訂《中德生態園排水定額管理實施辦法》,超前謀劃和探索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管控模式。目前,園區已開工建設了長約20千米,總面積7萬平方米的人行道透水鋪裝路面,以及長1千米,總面積1.5萬平方米的排水降噪路面。
試點:
李滄西北部區域先試點 根據 《青島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我市將包括樓山河片區在內的李滄區西北部區域劃為了重點建設區,該區域將先行先試、重點建設,爭取在2018年底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全部實現雨污分流,75%的降雨就地消納或者儲存,99%的污水得到處理。試點區域北至遵義路-重慶路-湘潭路一帶,南至唐山路-果園路一帶,東至城陽區李滄區交界-青銀高速一帶,西至環灣大道-四流北路一帶,總面積大約25.24平方公里,約占李滄區的四分之一。該區域被劃分為958個地塊,地塊改造分為建筑與小區和綠地與廣場兩大類項目,計劃投資48.8億元。該區域共包含樓山河、板橋坊河、大村河三大水系,目前樓山河上游、板橋坊河下游已經率先改造完成,其余水系也將據此標準進行改造,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該試點區建設。
計劃:
明年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4月底以來,根據試點工作要求,市城鄉建設委對試點片區進行了全面梳理調查,制定了三年建設計劃。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進行多次優化調整。計劃2016年開工52個項目,建成后試點區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65%,連片示范效應顯示度30%以上達到要求;2017年計劃開工158個項目,建成后試點區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0%,2017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連片示范效應顯示度50%以上達到要求;2018年開工建設58個項目,建成后試點區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5%,連片示范效應顯示度60%以上達到要求。
截至6月底,我市已開工建設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共3項,其中一項為公園改造類—滄口公園改造工程,工程投資1280萬元;另外兩項則是黑臭水體治理、實施污染點源治理工程,分別為樓山河流域污染點源治理工程和樓山后河流域污染點源治理工程,合計完成總長度1.8公里,工程投資合計2421萬元。
另外,目前已經完成華泰社區整治工程、藍山灣二期防洪配套工程、石溝片區防洪配套工程等6個項目立項,正在深化方案設計。樓山(后)河(重慶路-入海口)綜合整治工程、板橋坊河中游綜合整治工程、灣頭片區十一號線建設工程等6個項目正進行工程方案設計及項目建議書編制。其余37個項目近期正組織開展方案設計變更和立項手續辦理。
實施:
首條示范道路已啟用 目前青島市李村河下游綜合整治建設過程中就充分發揮了 “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打造了雨水調蓄池,現階段主要是解決旱季污水問題。生態整治過程中利用濕地、水槽積蓄雨水,對水質進行凈化。此外還建設了李村河擋潮閘,設計寬度287米,23孔,可蓄水約79萬立方米,形成面積約48萬平方米的水面景觀,是市區最大的閘壩。
另外,青島首條海綿城市示范整治道路——臨淮關路已經建成啟用。整條道路設置了6個下凹式綠地將起到收集、過濾雨水的作用。臨淮關路綜合整治工程全長340米,寬5.5米。工程設置的多處截水溝、滲水井等第一時間將雨水積蓄,并與自然湖泊集合,實現“雨天收集水,晴天釋放水”的效果。整個道路沒有設雨水管網,雨水通過截留、凈化,進入到湖里面。
建設:
采取多種措施留住雨水 按照規劃,試點區域范圍內將建設177個海綿型建筑小區、21項海綿型道路和廣場、14項海綿型公園和綠地以及多項管網、河道和水系以及內澇治理項目等。市城鄉建設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海綿型小區建設方面,“留下”雨水要用到滲井、雨水桶、下沉綠地、雨水收集池等,滲井的主要作用是把下雨時小區通過綠地、溝渠蓄積的水留存以便滲入地下,以此來補給地下水。雨水桶安置在住宅樓棟下側,主要用來收集屋面雨水的設備。
除了上述兩種措施外,下沉綠地也將成為蓄水“神器”。下沉綠地一般比路面低20厘米左右,內部種植耐澇植物,綠地周圍不設路沿石,下雨時可以讓雨水直接匯到綠地中,形成一個短時間的濕地,下沉綠地可以設置雨水出口,將收集的雨水直接導入雨水收集池中,用于小區綠化澆灌等。新建小區還要進行透水鋪裝,一般透水磚的比例要達到75%以上。
此外,在管網、河道、水系及內澇、防洪治理方面,將結合黑臭水體的整治,實現雨污分流,進行生態修復。“比如市區有些道路經常有短時積水的現象,那么我們會在澇點附近修建一座調蓄泵站或者調蓄池,將澇水收集起來,然后再排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該負責人表示。
■名詞解釋
什么是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以及仇保興發表的《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對“海綿城市”的概念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本版撰稿 記者 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