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7月11日消息 一座燈塔,四十年守候,團島燈塔守護人王炳交是一名普通的航標工,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的他,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享受勞動的樂趣,并時不時創作打油詩來贊頌勞動。近日,王炳交的勞模詩集新書首發儀式在青島電子學校舉行,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全國勞動模范許振超出席儀式并為新書做序。
本次發行的勞模詩集的作者是全國勞動模范、青島電子學校勞模學校校長王炳交。王炳交同志是天津海事局青島航標處團島燈塔塔長。1976年,他從家鄉日照應征入伍,服役在北海艦隊航標中隊團島燈塔, 在部隊服役期間被評為海軍政治部雷鋒式五好戰士、海軍技術能手,獲海軍萬米游泳冠軍。到地方工作后,先后又被評為市勞模、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十佳職業道德標兵、山東省勞模,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兩次榮獲全國金錨獎,連續16年被省市、部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團島燈塔地處膠州灣咽喉要道,建于1897年,由德國人建造,1919年日本占領青島后重建。2006年5月26日,國務院批準團島燈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高16米,最頂端的水晶透鏡,是燈塔的光源,也是整座燈塔的“心臟”。
燈塔上端,內寬只有2米。狹小的空間里,王炳交每天曲身爬上爬下十幾趟,把燈塔的外部、玻璃透鏡和頂端的銅球全都精心擦拭和檢查一遍。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36年。數十年來,團島燈塔的發光、發聲、發訊率年年超過部頒標準,從未因燈塔信號原因出過一起海上事故,被評為我國的一級燈塔。在王炳交同志的精心“呵護”下,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燈塔,卻連一絲灰塵和油污都沒有、精美得如同一尊水晶工藝品的透鏡。
他夜以繼日的堅守崗位,保證燈塔工作正常,為航行船舶提供安全保障。在團島燈塔這個巴掌大的地方,王炳交從一個不懂事的高小畢業生,變成受人尊敬的山東省勞動模范。
這座擁有百歲高齡的老燈塔始終緊跟時代的步伐,現在已經集聲光無線電等導航設備于一身,是一座具有現代化水準的燈塔。為了讓各種設備更好的工作,十幾年來,王炳交進行了大小十幾項革新改造,大大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經費,被評為“能工巧匠”,作為一名只有小學文化的工人,十分的難能可貴。2005年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工作之余,王炳交喜歡寫東西,尤其喜歡創作為工友們所喜聞樂道的打油詩,被大家稱為是一位苦中作樂的“詩人”。他寫的打油詩充滿了樂觀的情懷:“燈塔條件特別差,海霧潮來風浪大。惡劣天氣經常化,小咬蚊子更可怕。困難雖然特別大,航標工人全不怕。任憑風吹和雨打,奉獻青春和年華。”王炳交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將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航海事業。
本次發行的詩集,正是將他十幾年來所創作的打油詩結集成冊。詩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并且充分體現了我國工人階級扎根一線、刻苦鉆研產業技能的優秀品質。
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全國勞動模范許振超表示,王炳交同志通過樸實自然的文筆和對當代社會的透徹觀察,將他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做了充分的展示。他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生活,但同時又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對職業的執著和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淡化了一些苦難與悲傷,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人們。他對社會的思考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他贊美社會的美好與國家的強盛,愛國之心躍然紙上。在王炳交的眼中,社會建設需要積極的態度,人生追求更需要向上的動能,正如他所說的:“用心靈去擁抱自己的追求,我會窮畢生精力,矢志不移。”
青島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銓表示,在國家大力推行產業升級換代的新時代背景下,更加需要“勞模精神”、“振超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注入。王炳交同志作為深入到職業教育一線的青島電子學校勞模學校的校長,用實際行動向廣大師生們詮釋了:無論在哪個時代,德才兼備、德技雙馨的勞動者一直都是被社會尊重的人,都是人民群眾心中最美的人。
記者了解到,青島電子學校去年5月成立勞模學校,勞模學校成立后,該校學生定期去王炳交工作的團島燈塔學習,經常與王炳交交流勞動感想,該校學生們深受王炳交積極樂觀、熱情向上、不怕吃苦的勞動精神影響,更加熱愛自己的專業,熱愛勞動。“希望廣大職校學生,以王炳交同志為楷模,把握大好年華,抓住時代機遇,致敬勞模先鋒,弘揚工匠精神,做出更加優異的成績。”青島電子學校校長崔西展說。
文/圖 游瀟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