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老人扣背,力道非常重要,既不能重,也不能輕,否則起不到效果,老人的身體也受不了。”“鼻飼的時候首先要檢查管子所處的位置,一定要保證管子在老人的胃里。”昨天上午,在福山老年公寓的康復醫(yī)院病房里,培訓老師鄭宜萍一邊給護理員講授護理要領(lǐng),一邊親自示范為老人做護理服務(wù)。仔細算下來,鄭宜萍已經(jīng)在護理行業(yè)整整工作了41年、14900多天,有無數(shù)老人在她的照料下走出寂寞孤獨,也有許許多多老人在她的陪伴下走完生命最后一段時光。
●服務(wù)
跪地上給老人摳大便 見到63歲的鄭宜萍時,她正在忙著給幾名護理員做培訓課,如何正確為老人翻身、如何準確為老人扣背、如何合理為老人喂水伺候老人進食,鄭宜萍手把手地指導。“伺候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看看我們的護理員,每天早晨7點上班,第二天早晨7點才能下班,還要定期參加業(yè)務(wù)培訓,真的很辛苦。”如今,鄭宜萍將工作重點轉(zhuǎn)移到了護理員的培訓上,但她總要抽出時間到老人的房間里轉(zhuǎn)一圈,看看每位老人情況,為護理員解決各種護理上出現(xiàn)的問題,讓護理員真正愛上這份職業(yè)。
“護理員的工作,對體力和精神是一項雙重的考驗。”鄭宜萍說,每名護理員要連續(xù)工作24小時,這期間包括為老人喂飯、翻身、擦洗等多項工作,要時刻注意老人的身體和病情,整整一天下來非常辛苦,但這并非最為嚴峻的考驗。鄭宜萍說,很多老人無法動彈,身體機能衰退,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無法主動排便,這就需要護理員用各種物理辦法協(xié)助,其中包括用手摳。“很多護理員不能接受,我就給他們做示范,讓他們過得了自己的心理關(guān)。”鄭宜萍說,老人無法排便其實比任何人都痛苦,她總是想方設(shè)法為老人減輕痛苦,有時候甚至讓老人坐在床邊后,她跪在地上去尋找最佳的角度,一點點幫老人摳出糞便。
把老人當成自己親人 鄭宜萍說,盡管老年公寓的服務(wù)水平在不斷提高,而且醫(yī)療水平也能保障老人在發(fā)生危險時得到及時救治,然而對于很多老人而言,老年公寓不是自己的家,因此排斥心理在很多老人身上也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我們能做的就是順著他們的心意,讓他們感覺我們這些護理員是來照顧他們的,讓他們安心在這里生活。”鄭宜萍給記者講述了一位老人的故事:一名80多歲的老人剛剛來到老年公寓后,每天不停地走動,而且對身邊的所有人都非常排斥,同房的老人說話聲音大一點,她就要把耳朵捂起來,好幾次在走廊里有老人在下棋打牌,她上前就把桌子掀翻了。但對于老人的舉動,鄭宜萍和護理員們并沒有反感,而且專門配上人手,24小時負責照顧她的起居。“老人要躺下,我們就扶她躺下;老人要坐起來,我們就扶她起身;如果她要出門溜達,我們就攙著她出門。”兩個多月過后,老人慢慢接受了身邊的環(huán)境,甚至看到護理員會主動打招呼,這讓老人的子女大為吃驚。
“其實,老人就像孩子一樣,尤其是一些失智老人,他們習慣生活在自己童話般的世界里,我們要做的就是陪他們,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wù)和照顧。”鄭宜萍說,老人們有著不同的情緒,尤其是對死亡的恐懼,常常令他們不安。此時,除了細心照料,還要對老人做心理上的撫慰。“要告訴他們,公寓里有醫(yī)生,有護理人員,有病有痛都不用怕。”鄭宜萍說,這些老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只有用心去付出,才能讓老人感受到最大的安慰。
讓老人生活得體體面面 “老人雖然不能動也不能說話,但是你喂她吃東西她是能感覺到的。”鄭宜萍告訴記者,許多老人長期臥床,神志也不太清楚,但誰對他們好,他們的心里知道,有時她去給老人喂飯,每喂一口,老人就用能動的一只手拍一下她的胳膊。為了方便老人食用和消化,老人的食物大多是糊狀,害怕老人噎著、嗆著,鄭宜萍喂飯時極為耐心,每一勺食物送進老人嘴里前她都要試試溫度,確認一下老人嘴里的食物都咽下去了沒有。鄭宜萍說,在老年公寓里,很多老人要靠護理員喂飯,久而久之老人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她都一清二楚。
除了為老人減少身體上的痛苦,讓老人心情更加舒服,還要提升老人身邊的環(huán)境,讓老人們有尊嚴地生活。“原先有一位老人患有糖尿病,小腿以下全部腐爛,因為老人年事已高,家人擔心老人一旦手術(shù)根本無法支撐到手術(shù)結(jié)束,可又照顧不了,所以只能送到老年公寓來。”鄭宜萍回憶說,老人腿部腐爛情況嚴重,所住的房間滿是惡臭味,原先同房間的幾名老人都要求搬走,這也讓那位老人身體上和心理上飽受著雙重折磨。“我們幾名護理員當時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讓老人有尊嚴地生活下去。”每天,護理員堅持給老人換藥、清理、消毒,頂住令人作嘔的氣味給老人擦拭身體,清理房間。一段時間后,原本連老人的子女都不愿意靠近的房間變得干凈整潔,原先的氣味完全消失了,老人的心情也變得好起來。看著老人情況逐漸好轉(zhuǎn),老人的子女都有些不敢相信。“盡管老人最后還是走了,但至少他體面地度過了最后的那段時間。”鄭宜萍說。
●幕后
這一行一干就是40多年 “從22歲開始踏進護理行業(yè),這一干就是40多年,對這份工作的感情,很多人不能理解,只有我們這些真正守候在老人身邊的人才能感受到。”41年前,鄭宜萍走進醫(yī)院,除了打針、喂藥,還要給病人喂飯、擦背、翻身,甚至是摳大便。“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救死扶傷,只要是為了病人的健康、只要能解除他們的痛苦,所有的事情都在我們的職責范圍內(nèi)。”每天需要面對不同情況的病患,但鄭宜萍很快適應了護理工作,1984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這也讓她有了更大的動力投入到工作中。“有時候工作起來真的什么都忘了,單位的工作、病號的安危超過了家人。”鄭宜萍說,8年前她從青島市立醫(yī)院醫(yī)療護理部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后,很快又加入了青島福山老年公寓的護理戰(zhàn)線。一晃眼,又是8年時間,從一線護理到給老年公寓100多名護理員進行崗位培訓,鄭宜萍的工作重點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但她對護理工作的熱情從未減輕過一分。
●感動
房間里送別老人 提起自己多年從事護理行業(yè)的經(jīng)歷,鄭宜萍眼睛濕潤了,其中不僅有對40多年來護理工作的諸多感慨,許多老人的行為也讓她非常感動。“我們老年公寓曾經(jīng)住著一位90多歲高齡的老人,因為糖尿病雙腳壞死。看著他每天經(jīng)歷的痛苦,我們這些護理員都為他感到難受,但老人很樂觀,直到離開都沒有抱怨過一次。”鄭宜萍說,那位老人最后的一段時間是在老年公寓里度過的,他很了解自己的病情,在住進老年公寓之前就聯(lián)系了紅十字會要捐獻自己的遺體,所有捐獻志愿書和材料都放在床邊的柜子里。“老人走的那天,護理員自發(fā)地給老人買來了鮮花,很多護理員都聚在老人的房間。”鄭宜萍和護理員們給老人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送別儀式,送老人最后一程。 本版撰稿 記者 于順實習生 解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