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濟南市國土資源局罕見地集中掛牌出讓30宗土地,總面積超過3000畝。省城不少開發商表示,這次掛牌的時間其實比數量更值得關注,因為標志供地模式的轉變:今后企業參與熟化土地,最終的開發權卻有可能在拍賣中被搶走。
多數只是走走程序 剛剛經歷了一場創紀錄的土地拍賣大戰,6月30日,濟南再次大規模供地,罕見地一次性推出30宗。難道要上演新一輪搶地大戲?
省城一家房企的相關負責人7月1日告訴記者,這輪供應的土地與之前的凈地不同,多數早已“名花有主”,只是走走招拍掛程序而已。不會像唐冶那樣引得房企砸錢互掐,而是以底價成交為主。
海晏門項目雖然尚未完成出讓,但規劃早已成型。記者 趙國陸 配圖
還有地產圈內人士透露,這批掛牌的土地以老城區舊改、棚改項目為主,早已被房地產企業提前鎖定,投資實施了前期土地熟化(出資征收拆遷原有建筑,使土地變成可開發的凈地)。
比如,天橋區三孔橋街西側、津浦鐵路東側、盛世名門北側的仁豐紡織公司改造項目,今年6月1日就已經開始簽署房屋征收補償協議。據業內人士透露,該地塊熟化人為山鋼地產。
另外,田園新城4宗土地,大約430畝,為天鴻地產的“后院”;轉山西路東側3宗土地,則是融建地產的財富中心項目后續用地;世紀大道北側4宗土地大約518畝也是融建地產投資熟化的,是中新智慧城的一部分;華山片區的土地則全是中海地產的。
再不掛牌就晚了 這些房企是怎么做到快人一步,提前鎖定土地的呢?
據記者了解,此前對于土地熟化,濟南實行的是“唯一熟化人”政策,全國獨一份的“一二級市場聯動”。在開發某個地塊之前,先通過招標的方式,確定愿意出資熟化土地并開發建設的企業。如果在第一輪招標中競得了熟化資格,后期凈地掛牌轉讓時,將作為唯一競買人參與拍地。其他企業就算有心,也沒資格來競拍。
也就是說,開發商只要拿到了前期投資熟化土地資格,到了拍地這個環節,只需坐等“二次公告”。這就是很多土地“底價成交”的真實原因。
不過,2015年5月18日,濟南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規范社會資金參與土地熟化工作的意見》,規定不再實行“唯一熟化人”的老辦法,土地熟化階段仍然向企業招標,但完成熟化之后,要把凈地交給政府,組織完全意義上的競拍,其他開發商也可以參與。這個文件同時規定,該政策出臺前已經實施“唯一熟化人”的項目,如果到2016年6月30日尚未完成熟化掛牌出讓,就需要重新簽訂協議,執行新政策。
這30宗土地多數已按“唯一熟化人”制度熟化,因此,可以說6月30日就是掛牌出讓的“大限”。
新政可能推高房價 雖然新政策規定,如果前期實施了土地熟化,在競拍中又出局了,企業可以依前期投資總額,從政府拿到最高15%的投資回報。但對參與土地熟化的開發商來說,新政策的實施,意味著“到嘴的鴨子”有可能被別人搶走,風險很大。
“前期土地熟化時,企業就得做好規劃策劃方案,甚至同步建設安置回遷房,整個地塊基本上等于量身定制,其他的房企一般不好摻和。”據業內人士介紹,這種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情況應該很少出現,“但按照新政,確實存在地被別人搶走、只拿15%回報的可能性。”
搶地難度大,那么搶熟化項目難度會小嗎?濟南一家房企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他們曾有意參與土地熟化,但是終究嫌門檻太高而放棄。“我們看好的項目大約80畝,位于市區黃金地段,不管是貨幣補償還是回遷安置,成本很高。算了一下賬,大約得10個億。熟化周期兩年,順利的話兩年之后開工才能回收資金。萬一遇到釘子戶,可能三年都拆不完,風險就大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新政的實施,可能會推高房價。在唯一熟化人制度下,開發商拿地成本低,現在有了被別人拍走的可能,甚至上演搶地大戰,地價如果被拉高,成本最終還得轉移到房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