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喬志峰
投資加分、特長加分……在擇校日趨激烈、幾乎“一分定生死”的錄取模式下,不少地方的中考加分項目之多、分值之高引發輿論熱議,有些加分因規則不明、暗箱操作而走向異化,嚴重影響教育公平。除了針對少數民族等的政策性加分以外,各地的鼓勵性加分政策也各具特色。近日,有媒體報道,“凡來銀川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家子女可降低10分參加錄取?!毕⒁l網民吐槽:孩子考試還是得“拼爹”!而昆明7萬人中考就有1萬人獲加分,教育局稱“都有依據”。(7月1日《北京青年報》) 在大多數人的強烈呼吁和努力下,高考加分逐漸減少,但中考由于地方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權”,時至今日依然亂象頻出,在某些地方甚至愈演愈烈。雖然教育部門解釋稱,所有的加分“都有依據”,但是那些所謂的“依據”都合情合理合法嗎?是誰制定的?有沒有偏向某些利益群體?在制定的過程中,是否面向社會征求了意見?真的體現了民意嗎?
對各類加分進行“瘦身”不僅必要,而且迫切。一是手握加分審核權的“相關部門”必須放手,不要對某些權力和利益戀戀不舍,要將加分項目放到陽光下接受充分的監督;二是對加分“產業鏈”中有利可圖的那些鏈條進行規范,例如某些培訓機構、比賽的組織者,不能讓他們“官商勾結”,成為加分的掮客;三是對某些特殊人群提高警惕,比如某些有權有錢的家庭或教育等行業的從業者,他們常能憑借強勢地位為自己的子女謀取更多的加分機會和“超國民待遇”。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