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6月23日下午,延安棗園革命紀念館講解員白皓云帶領著30多名吉林游客,參觀毛澤東同志發(fā)表《為人民服務》演講地舊址,重溫這篇光輝著作。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就是在這里同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警衛(wèi)團的千余名官兵一起,為張思德召開追悼會,并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演講。
如今這里已被辟為“為人民服務”廣場,也叫張思德廣場。毛澤東當年演講站過的土臺子已改為石板砌成的平臺,張思德身背木材的石雕全身像屹立其上,雕像兩面矗立著鐫刻有《為人民服務》全文和描繪張思德光輝一生的巨幅石雕。廣場中軸線上嵌著29顆紅星,代表他年僅29歲便為革命奉獻一生的生命歷程。
1933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解放了張思德的故鄉(xiāng)——四川省儀隴縣六合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思德鄉(xiāng)。當?shù)厍嗄昙娂妶竺麉④姡瑥埶嫉卤闶沁@些熱血青年中的一位。
“張思德參加革命后,在戰(zhàn)斗中屢立戰(zhàn)功,被戰(zhàn)士們親切地譽為‘小老虎’。”延安市委理論講師團團長安振華說,張思德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總是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
隨部隊長征到達陜北后,張思德經(jīng)常抽時間到駐地附近老百姓家中幫他們收割莊稼、修路、挑水。一次,一只狼叼走了一個小孩,他提槍就追出門外,為了防止開槍傷了孩子,他就趕上去一把抓住狼尾巴,打死了惡狼,救回了孩子。還有一次,外出值勤途中,他看到一個老大娘背著一大捆柴,非常吃力,就立即上前幫大娘把柴背回家。此后,他就把大娘當作自己的親娘,常去看望,幫大娘種莊稼、做家務。
1944年初,張思德積極響應黨中央提出的大生產(chǎn)運動號召,主動到安塞縣石硤峪辦生產(chǎn)農(nóng)場,擔任副隊長。當年9月5日,張思德和戰(zhàn)友決定再新挖幾個窯,多燒些木炭。中午時分,由于土質(zhì)松軟加上雨水滲透,即將挖成的窯洞突然塌方。危難之際,張思德奮力將身邊的戰(zhàn)友推出窯外,自己卻被壓在窯內(nèi),不幸犧牲。
革命的成功,不僅需要有人在槍林彈雨中冒死沖鋒,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張思德就是這樣一個無私的奉獻者。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詞,并發(fā)表了《為人民服務》的演講,高度贊揚了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1945年黨的七大上,“中國共產(chǎn)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這句話被寫入了黨章。
從革命黨到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自始至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為人民服務并沒有‘過時’,仍然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中,尤其需要堅持這種正確的價值導向。”延安大學中共黨史研究院院長高尚斌教授認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的。
(新華社西安6月27日電 記者付瑞霞、梁愛平)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9日 10 版)
[編輯: 焦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