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昨天,市政府副秘書長劉惠軍向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作 《關于我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的報告》。“十三五”期間,全市將大力加強基礎工程建設,圍繞提升防震減災基礎支撐能力,高標準完成“中國地震局青島防震減災市級示范中心”項目建設。
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落實 “十二五”以來,全市地震監測預報水平明顯提高,嚴格落實24小時震情值班制度,2015年報告震情28次,2016年以來報告17次。每周、每月會商一次,根據震情,進行緊急臨時會商和專題會商,并編寫震情報告。開展地震異常跟蹤,成立了青島市地震宏觀異常專家咨詢委員會,定期召開工作會議,通報情況,分析趨勢,對我市出現的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調查落實。全市積極推進地震小區劃工作。對環灣發展功能區核心圈層440平方公里進行了勘察研究,提出環灣區域抗震等級及地質災害設防要求,為膠州灣的規劃和建設提供參考依據;完成了黃島區東部濱海發展帶和中心城區地震小區劃工作。每年組織市級模擬推演2到3次,對各區市、街道、鄉鎮、企業和學校等,也都組織相關培訓,使應急反應能力不斷提高。
全市按照“一隊多用、專兼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資源共享”的原則,以武警部隊官兵為骨干力量,市財力加大投入,配置了地震、通信、醫療、建筑結構等配套裝備和相應專家技術人員,總人數100人,能夠承擔我市及周邊地區地震災害的緊急救援任務,并兼顧其他重大自然災害的搶險救災任務。成立了我市地震應急通信志愿者隊伍和地震應急搜救志愿者隊伍;各區市共組建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25支1478人,專業應急救援隊伍8支346人。依據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推動現有應急避難場所分級分類建設,目前我市建設有綜合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7處,建成了我省第一處國標1類滄口公園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高標準完成防震項目建設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市將強化基礎工程建設、加強預警系統建設、注重科技創新運用、突出應急救援能力提高、統籌全面工作發展。全市將大力加強基礎工程建設,圍繞提升防震減災基礎支撐能力,高標準完成“中國地震局青島防震減災市級示范中心”項目建設。推進山洞洞體綜合觀測試驗場、地震烈度速報及預警系統建設。加強對區市觀測臺站的規范化管理,提高臺站設備完好率,確保測震、前兆、強震臺網有效運行。建設我市地震宏觀異常測報平臺,及時掌握各類異常信息。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不斷提高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科技水平。同時,充實應急救援隊力量,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設備保養、維護和救援車輛管理制度,強化地震專業救援隊伍定期訓練,做到反應迅速、施救有效。
建立城市避震疏散體系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在《關于我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中建議,實施開展全市中小學、醫院、大中型水庫、大型橋梁、重大次生災害等重點建筑物和重要基礎設施抗震性能普查,科學評估各類建筑物和生命系統的抗震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全市根據人口分布情況,合理布局應急避難場所和避震疏散通道,建立完善城市避震疏塞體系。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三網一員”隊伍素質。同時,建立與城市規模相適應的地震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加強與衛生、消防、危險品、海事、人民防空等專業搶險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建設。建立全市統一的地震應急物資調用平臺和相應的管理與調用制度,合理布局應急救援儲備倉庫,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地震應急物資統一調用機制和物資儲備體系。 (記者 于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