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司馬童
買新房,開發商送太陽能熱水器,既經濟又環保,這本是件十分愜意的事情。但最近,有不少寧波市民反映,開發商贈送的這一“綠色福利”被集體嫌棄,交房沒多久,業主們就商量著把這些熱水器拆除。有市民說,房子的銷售人員也認為這東西不實用,但為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又不得不裝。(6月18日《寧波晚報》) 價值一兩千元的太陽能熱水器,紛紛被當作廢品30元一個處理給“破爛王”。不舍歸不舍,但業主們的考慮也并非全無道理:除了熱水器的牌子不硬、體形太大外,連接熱水器的管道過細且是鐵管,用不了多久就會生銹,而且,還沒給單獨立表,將來水、電和維護費都需公攤……這都讓人們擔憂。
推進節能減排,某些新建小區利用太陽能是硬性規定。但目前的情況已然折射出:在落實節能規定與體現實際效用方面,明顯存在以事實浪費來換取“名義節能”的問題。
“熱水器當廢品賣”的怪現象,明顯屬于貫徹和執行節能減排政策時的“最后一公里”出了問題。就小處而言,開發商如果只為應付政府規定,而裝模作樣地裝上那些華而不實的“擺設熱水器”,其造成的資金和資源浪費是明擺著的。但從更大的方面來看,政府部門大力推動“綠色建筑”和節能減排,肯定也有不菲的資金補貼與實質扶持,那么耗費的國家財政及社會資源豈不是更多?
節能減排本應是讓民眾獲益的“好聲音”。有關方面本應制定周全方案滿足居民需求,在“最后一公里”方面做出好文章。節能減排來不得心浮氣躁,否則就可能會“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熱水器當廢品賣”不是節能,而是浪費。無論如何,節能減排的亮色,都不能靠“嶄新廢品”換取“可喜數據”來裝點。這“最后一公里”的綠色質量,包含著民心期待,也考驗著實干智慧。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