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英鋒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長再次面臨志愿大考。從去年開始我國全面實行平行志愿錄取投檔以后,許多考生和家長對該填報哪所大學、哪個專業更加“拿不準”了。于是高考志愿咨詢市場應運而生,“大數據幫你填報上好大學”之類的廣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對一”咨詢價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數萬元的“天價”。 高考之后還有志愿填報這個“大考”,后者同樣關系著考生的利益,同樣有不小的難題——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市場魚龍混雜,夸大濫用“大數據”,收費高昂,很容易對考生及家長形成誤導,損害考生的權益。
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市場無序生長,一方面說明考生及家長對高考志愿填報越來越重視,越來越舍得投入,另一方面則說明考生及家長極度缺乏有價值的高考志愿填報信息,在高考志愿填報時處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狀態,急需得到指導和幫助。
筆者以為,高考志愿填報需要“公益版大數據”,這組“大數據”應該由考生原就讀的高中及其任課老師、教育部門、大學、相關監管部門提供數據信息支持。一者,考生就讀高中有經驗的老師承擔必要的責任,對志愿填報進行指導,給出合理建議;二者,教育部門、高中等多組織召開志愿填報交流會,積累并提供與高考志愿填報有關的信息,告知應該注意的事項,還可組織社會力量進行幫助;三者,各大學根據招生需求確定基本的招生門檻,向社會公布,讓考生心中有底,有的放矢,選擇更精準。
此外,監管部門也要加強對高考志愿咨詢服務經營者的監管,整治虛假宣傳、無證照經營、亂收費等行為,規范咨詢服務行為。正規、公益性的“大數據”多了,能夠滿足考生的志愿填報需求,考生對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市場的需求就會減少,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市場就會逐漸回歸理性。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