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近日發布公告表示,將個人投資者認購大額存單起點金額由不低于30萬元修改為不低于20萬元。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大額存單政策調整選擇在一周年之際,一方面是通過降低投資門檻來為大額存單市場擴容,改善大額存單在個人投資者群體銷售遇冷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在總結暫行一年情況的基礎上做出的調整。
“大額存單對個人投資者來說,高門檻低利率是最大硬傷。對于成熟投資者來說,綜合考慮風險、收益、流動性,并不會選擇這一產品。”銀率網分析師閆自杰說。
2015年6月2日,央行發布《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規定面向個人投資者的門檻不低于30萬元,面向機構投資者的門檻不低于1000萬元。據記者了解,去年部分銀行開始推出首批大額存單,利率大多較基準利率上浮40%,但正式發售一年以來,大額存單卻一直遇冷,投資者對此并不買賬。
“這主要與其高門檻有關,大額存單面向個人投資者的購買起點為30萬元,這一門檻遠高于大部分其他市場主流的理財產品,即使連所謂高門檻的銀行理財,起點也不過10萬元而已,30萬元的門檻將大部分投資者拒之門外。”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說。
那么,此次門檻從30萬元調整到20萬元之后,大額存單對個人投資者是否有吸引力呢?
閆自杰認為,雖然大額存單的投資門檻降低了,但同銀行體系內現有的穩健類投資產品相比,依然沒有大的優勢,銷售遇冷的情況恐難有大的改觀。
首先,大額存單調整后的投資起點是20萬元,同銀行寶寶類產品相比,高得離譜,即使與銀行理財產品5萬元的投資起點相比,也高出很多。
其次,目前銀行推出的大額存單以1年期(含)內為主,一年期利率多在1.95%-2.25%。在降息通道之中,大額存單的利率也多次隨之下調,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小。而同等期限內,銀行寶寶類產品(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在2.5%左右,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在3.9%左右,銀行代售的一年期萬能型保險收益在4%左右,因此從收益率看大額存單缺乏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目前大額存單只能提前支取,并不能進行交易,本質上是利率略高的銀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會有收益損失。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大額存單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同其他穩健類投資產品相比,其優勢在于被納入存款保險制度。因此,大額存單的目標投資者就是那些“風險厭惡型”的個人投資者,基本上就是投資渠道只有銀行定期存款的這一類投資者。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大額存單在投資起點上可能會進一步調整,縮小和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起點的差距,最終引導保本型理財產品資金向可交易大額存單轉化。這個過程中,銀行在大額存單利率定價上的差異可能會更加明顯,利率市場化程度會更高,大額存單逐漸成為銀行保本保息理財主通道或可期待。 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