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希望爸爸放下手機,能多陪我一起玩布娃娃。”昨天下午,市南機關幼兒園開展“放下手機陪陪孩子”主題活動,40余名孩子用畫筆表達希望父母放下手機陪自己玩耍的心愿。調查報告顯示,近七成家庭里存在孩子和手機爭爸媽的現象,有的父母即使陪著孩子,也總是抱著手機不愿放下。在“六一”兒童節這個屬于孩子的節日里,孩子們表達的最簡單的心愿,讓很多家長覺得愧疚。
記者 徐美中 趙黎 王旭 梁超
孩子畫出“放下手機”心愿 昨天下午,市南區機關幼兒園操場上,40余名大班孩子正拿著畫筆有序排開,不停地在紙上作畫。他們都領到了同一個主題:用畫筆描述爸媽放下手機后,自己最想和他們干的事情。
市南區機關幼兒園園長助理管瑋告訴記者,在平時和孩子們的接觸中,幼兒園老師們發現孩子父母或多或少都有看手機的習慣,其中喜歡玩手機的父親人數更多一些。盡管幼兒園開展了很多親子活動來提升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我們還是發現好多父親都缺失了參與孩子成長的過程,在參與親子活動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家長們能夠在平時多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來。 ”管瑋告訴記者。
父親比母親更有“手機依賴” 隨著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我們身邊的“低頭族”越來越多。無論是在辦公室、公交車,還是在上下班路上、朋友聚會時,很多人都在低頭看手機。有些父母甚至在陪伴孩子時,也抱著手機不愿放下。昨日,來自青島市南區機關幼兒園的40余名孩子,用40余幅彩色畫,向父母表達希望他們能夠放下手機陪他們一起玩耍的愿望。
今年5歲的鄭篤浩在畫紙上不斷地增添著顏色,漸漸的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子的形象出現在她面前的畫紙上。 “我希望爸爸放下手機,能多陪我一起玩布娃娃。 ”鄭篤浩告訴記者。在其他幾個孩子的畫紙上,記者看到孩子們將放風箏、爬山、澆花等愿望一一畫了下來,而孩子們畫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父親。記者在跟孩子們的交談中發現,不少孩子都覺得自己的父母在家看手機的時間太長,忽略了陪伴自己,而父親又是父母中看手機時間最長的。在這些平均年齡5—6歲的孩子眼中,自己的父母似乎總是放不下手中的手機。
建議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 記者在一名孩子的畫紙上看到了父親和孩子互相“扔枕頭”的場景,園長王靜告訴記者:“肯定是這名父親之前跟孩子玩過這樣的游戲,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又美好的回憶,才會讓孩子想起這一幕的。 ”此時,臨近幼兒園的放學時間,不少家長已經站在門外等待孩子。在等待的人群中,記者看到幾位年輕父親也是在低頭邊看手機邊等待孩子。 “陪伴孩子不應是簡單的陪同,也不是亦步亦趨地跟隨,而是與孩子共同做一件事,一起看書、看電影,一起做游戲,一起吃飯、玩耍、聊天,一起解決問題。”王靜說道。
媽媽唱主角,爸爸去哪兒了? 周六,尚言幼小銜接的六一歡慶活動在萬達廣場舉辦。在一個唱英語歌曲互動的環節,老師邀請10個學生上臺,之后請家長站到孩子身后。結果孩子身后站的清一色都是媽媽。因為歌曲唱到爸爸和媽媽時要對家長行禮,老師發現這個狀況,也有些意外。
記者發現,當天活動中,媽媽占了絕對多數,“稀有”的陪孩子到場的爸爸一到上臺或游戲時,還是把媽媽們推到臺前。 “平時在家孩子就是我管,他爸爸只是出席一下重大活動,比如孩子生日會,外出聚餐什么的,我特意觀察了一下,這種狀況在80后父母中比較常見。我們家孩子還是跟著爸爸媽媽住,有的家里孩子周一到周五是住爺爺奶奶家,周末才回家團聚。 ”一位孩子媽媽告訴記者,孩子爸爸周末總是加班或者去和朋友打球、聚餐,在家時常常也被手機“霸占”。
“可能爸爸陪伴孩子時間多少和年齡段有關,我覺得70后爸爸還比較重視親子時間,但80后就差一些。”陳女士家的大兒子今年上二年級,學校家委會周末組織活動,一般是一個孩子兩個家長的配置,爸爸媽媽會一起來。但當她參加小兒子幼兒園的活動,和眾多80后家長一起聊天,她發現爸爸明顯少了。 “有時候10個孩子家長里只有一兩個爸爸,再往后有活動,那個爸爸就先打聽,有沒有男同胞參加,沒有的話他也就缺席了,似乎陪孩子成了女人的事兒。 ”
近七成父母陪孩子時看手機 近一期的《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顯示,我國家庭親子關系存在7大主要問題,其中一項尤為值得人們關注,就是“年輕父母,失陪不失趣”,其中手機開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了眾多年輕父母的注意。該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這兩類加起來就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時看手機,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已開始搶奪親子時間。在與孩子共處時經常看手機的父母里,父親中經常看手機的比例為22.6%,高于母親中經常看手機的比例(16.4%),說明父親陪伴孩子的時候,注意力更容易不集中。
另外調查顯示,母親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比父親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長。但無論父親還是母親,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都沒有達到父母心目中理想的陪伴時間。父母心中每天陪伴孩子的平均理想時間是4.3小時,而實際時間是4.16小時。 《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是由來自歐洲早期教育研究協會、社科院、同悅未來兒童與家庭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的專家,及社會趨勢觀察機構專家,歷時兩個月在北京、廣州、上海、成都、武漢和沈陽6個核心城市,對36個有0-12歲孩子的家庭深度訪談,以及對1200個樣本定量調查的成果。
報復爸媽,孩子常藏手機 在四季景園幼兒園,張先生是少有的家委會男成員,因為學校鼓勵男家長多參與管理,張先生被推選了出來。張先生說,自己的象征意義比較大。“活動主要是那些女士在操持,有時候輪到我去開會,孩子媽媽就替我去。 ”張先生說,自己作息時間正常,周末一般不加班,但他還是覺得家委會一堆媽媽,他去不太對勁。
張先生說,平時是妻子陪伴孩子時間最多,夫妻一人抱著一個手機,孩子在一邊玩是常態。孩子因為討厭他們分心,曾經有一段時間熱衷藏手機的報復行動,經常偷偷把兩人手機塞進某個角落,有一次他著急上班,又找不到手機,還把孩子訓了一頓,最后孩子哭著在玩具柜里拿出了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