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隨時可能遇到意外傷害等事件,如果你或者你周圍的人成為掌握了初級救護、現場判斷、疏散指揮等技能的 “第一響應人”,遇到緊急情況時,生命就能得到盡可能的保護。今年,我市將培訓1.5萬名“第一響應人”列為市辦實事之一,市應急辦、紅十字會、消防等部門開展了對交通、學校、建筑等重點行業的 “第一響應人”培訓,到目前全市已開辦121期“第一響應人”培訓班,有7375人通過培訓考核,成為我們身邊的 “第一響應人”。
第一響應人 “第一響應人”是指地震、火災等突發事件發生后,就在事發現場或能在第一時間內趕到現場,具有快速組織、指揮協調、專業處置能力,能夠指揮現場民眾徒手或利用簡單工具開展搶險救災的人員。如事件現場的居民、警察、官員、消防人員、醫 護 人員、志愿者等。
志愿者爭做“第一響應人” 昨天上午,一期 “第一響應人”培訓班在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隊部內舉辦,40多名來自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志愿者參加。此次培訓為期2天,志愿者將接受救護理念、心肺復蘇、創傷救護、常見急癥、消防知識等培訓,最后經過考核才能畢業。
“我好不容易爭取來這次培訓機會,一定要學好這些知識,遇到緊急事件,也能幫忙搭把手。”一名參加培訓的志愿者說,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卻很難,比如在街頭遇到突然暈倒的人,很可能只知道撥打120急救電話,其他方面就不敢做了。他說,去年他就在街頭遇見一起車禍,第一時間幫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看見被撞者昏迷了,只知道可能需要做急救,但因為不懂具體步驟,不敢上前施救,最后幸好一名護士路過,幫忙做了初步查看和止血等,判斷人沒事,然后等120急救車來接走。
“這次培訓主要是對我們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部分積極志愿者和個別考察隊員開班,大家報名都很踴躍。”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長李延照說,他們有60名正式隊員,已經全部掌握了 “第一響應人”的技能,并且其中14人還擁有師資資格。他們每周三的夜訓,也加強了 “第一響應人”方面的訓練。目前正在部分入隊積極志愿者中普及“第一響應人”技能,拿到“第一響應人”培訓合格證已經是加入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基本條件之一。
“第一響應人”培訓效果初顯 說到“第一響應人”的培訓效果,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已經有多次應用經歷了,除了地震等大型災害的救援,僅日常發生在身邊的應用就很多。“今年3月份,我們的隊員就成功處置了一起驢友受傷事件,避免了傷者的二次受傷。”李延照告訴記者,他們當時接到求助,一名女驢友在山上從五六米高的巖石上滑落下來,雙腳落地,已經無法站立了。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大家首先會想到骨折,但接受過“第一響應人”培訓的隊員們卻有別的判斷。他們在電話中詢問得知,這名傷者的腳踝、膝關節等都有知覺,并且能動,但就是無法站立起來,初步判斷是腰椎出了問題。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能隨意搬動傷者,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輕則高位截癱,重則危及生命。
“我們在電話中囑咐傷者的同伴先不要隨意搬動傷者,一定等待我們和120急救人員前去處理。”李延照說,他們馬上準備了硬質擔架前去救援,最后順利將傷者救下山,經過檢查證實了這名傷者就是腰椎骨裂。“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救援,使用軟質擔架甚至背著傷者下山,肯定會造成二次傷害。”李延照告訴記者,他們隊員的做法就是“第一響應人”培訓的步驟,初步判斷情況,指揮現場非專業救援人員如何行動。
“第一響應人”關鍵時候能出手 “其實近幾年來,僅我們60名分布在全市的隊員,每年都能遇到關鍵時刻需要‘出手’的事情,或者是路人暈倒,或者是車禍,或者是火災等。”李延照說,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在第一現場就成為了救援的核心力量,除了自己能參加救援,也能在現場協助指揮其他人員展開各種需要做的工作。
上個月,李延照和隊友甄仁向就在火車北站成功處置了一起旅客暈倒的事件。“當時我們看見一名乘客蹲在地上很難受的樣子,已經有警察在旁邊幫忙照顧,但這名警察不知道如何處理。我們上前表明身份,征得警察同意后,幫旅客做了初步檢查,發現問題比較嚴重,馬上幫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尋求更高級的生命支持。“李延照說,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這名乘客逐漸失去意識,并且心跳減弱、減慢,伴隨抽搐,生命危在旦夕,他們兩人立刻做好了隨時開展心肺復蘇的準備,一旦乘客出現心跳驟停等情況,馬上開展急救。幸運的是,120救護車在乘客心跳停止前及時趕到,開展了急救。
“這個情況下,如果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很可能當乘客失去意識時,就想要開展心肺復蘇,這樣也是不對的。”李延照說,做心肺復蘇一般是要在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情況下及時開展,若傷者有心跳和呼吸,貿然去做這些可能會加重傷情。
學到的知識救了自己的命 幾年前,島城一名小伙子就因為偶然參加過一次紅十字救護員培訓而救了自己的性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那次車禍發生在野外,傷者大腿上插進去一塊玻璃,救援人員一時難以趕到,受傷的小伙子想起了曾經聽過紅十字救護專家的初級救護課,就按照當時課上專家講的方法自己進行了處理,沒有將玻璃從腿上拔出,起到了壓迫止血的作用,然后在傷口的上方用領帶扎住止血,又用行李墊在小腿下,起到抬高患處止血的作用,經過這樣的處理后,等待救援人員趕到。
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幸好小伙子懂得自救,因為這塊玻璃正好插在股動脈上,如果當時把玻璃拔出來,股動脈的血就會噴涌而出,肯定會危及生命。救援人員趕到后,將小伙子帶到醫院進行了救治。
“第一響應人”是初級救護升級版 記者了解到,島城衛生、紅十字等部門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普及推廣急救知識,特別是汶川地震和奧運會前后,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更為廣大市民關注,市紅十字會多次聘請專家通過組織培訓和公益講座等方式向市民講授初級救護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學習救護知識和技能的人數超過百萬。但其實當時的培訓和“第一響應人”的培訓相比有很大的差別,因為“第一響應人”培訓更加細致,更注重了實際操作以及多方面知識的普及。
“之前的急救知識培訓,其實大多起到了給大家灌輸了一個急救的概念,很多參加過培訓的市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仍然存在不知道如何處理或不敢上前處理的狀況。”市紅十字會救護培訓專家王豐田說,他就接到過之前參加過急救培訓的市民打來的電話,說遇到緊急事件,但不敢去處理。
“‘第一響應人’的培訓,克服了這些問題,在急救方面,不僅是知識講授,更注重了實際操作,讓每一名參加培訓的人都掌握這一套處理流程。”王豐田說,并且還增加了對實際操作的考核環節,保證培訓合格的志愿者能在關鍵時刻“出手”。
“我們設計的課程包括救護新概念、心肺復蘇、創傷救護、常見急癥、消防理論知識、模擬滅火演練、疏散逃生等。”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培訓使“第一響應人”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時,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采取正確方式開展救援。
已培訓7375名“第一響應人” 今年,市政府將“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證書培訓列為市辦實事,計劃2016年培訓“第一響應人”1.5萬人,持證救護員人數達到全市總人口的2%,有效提高全社會突發事件防范應對水平。主要針對高危行業和人員密集場所開展“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技能培訓,普及避險逃生、自救互救、應急處置知識。應當接受培訓的“第一響應人”對象為公安民警、機動車駕駛員、長途客運司乘人員、建筑管理人員、導游人員、大型商場相關人員、民用航空行業相關人員,電力、石化天然氣從業人員,駐青高校在校大學生、市屬各中學在校師生、校車駕駛員及公交司乘人員、游泳場(館)救生人員、文化娛樂場所重要崗位安保人員,以及社區應急志愿者等。通過實施“第一響應人”培訓,進一步完善我市應急體系建設,提高全體市民的防災避險和現場處置能力,最大限度減少災害事故、突發事件造成的傷亡和損失。
“截至5月25日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市今年已經開辦了121期 ‘第一響應人’培訓班,有7375人通過培訓考核,成為我們身邊的‘第一響應人’。”市紅十字會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戚漢飛主任告訴記者,特別是今年3月份還開展了兩期“第一響應人”的師資培訓班,對各區市紅十字系統、醫院、救援隊伍志愿者等進行了師資培訓,有123名志愿者成為 “第一響應人”培訓師資力量。以后對“第一響應人”的培訓將是一個裂變的過程,我們身邊將會增加越來越多的“第一響應人”,在緊急情況下出手相助。
市民和企業可自愿報名 “近幾年已經有市民能夠主動到紅十字會報名參加初級救護培訓。”戚漢飛介紹,越來越多的市民知道了急救的重要性。市紅十字也在積極普及初級救護和 “第一響應人”的培訓,單位團體超過30人報名,可派專業師資力量去單位開培訓班;市民個人報名者需等待攢夠一定人數開班。希望學習初級救護知識的市民或單位可以通過撥打市紅十字會電話85975999咨詢報名。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孫啟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