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今年2月1日起,《青島市機動車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場,停車收費標準可以由經營者自主確定。市城鄉建設委今年也將大力建設推廣智能立體停車庫。事實上,島城目前不少立體停車場因進出不便、停車效率低下等原因,相當一部分立體車位或閑置或拆除。據悉,目前要建設一個功能完善的大型立體停車場,動輒耗資上百萬元。智能停車庫到底是什么樣,能否緩解停車難?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青島茂源集團智能停車有限公司智能車庫樣品演示。
現象:
有的仍在建,有的已拆除 5月24日上午10點左右,記者在位于市北區同福路上的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看到,其中一個進車口已經提示“車位已滿”,排隊的車輛被勸說前往南側的停車場停放。而南側的停車場剩余車位也已經不多,通道上也開始停放車輛。“天天都是這樣,不是光今天車位不夠用。”停車場的收費人員告訴記者。
近幾年來,島城各大醫院陸續開始對車輛實行收費,但停車資源仍然日益緊張。據不完全統計,青大附院、市中心醫療集團、婦兒醫院、三醫、青島阜外醫院等,近年來已累計新增加了2000余個車位,仍然無法滿足病患的停車需求。由于地面空間都相當有限,為了緩解停車難,很多醫院開始投資建設立體車位,青島市中心醫院此前也投資500多萬元,建設了有230余個停車位的立體停車場。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島城早期建成的很多立體停車場,如今卻閑置甚至被拆除。2010年,青島力堅置業投資6000多萬元在燕兒島路和漳州二路路口東南側、書城北側建設了共有160多個停車位的立體停車場,僅僅4年后就因入不敷出改換門庭。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在籌建時也投資建設了地下立體車庫,共有800多個車位,但投入使用后不久,就拆除不用了。
“青島早期建設的立體停車場,大多數都難以經營下去。”青島立體停車位技術工程師閆立睿介紹,自2005年以來,青島已經建成了200余處立體停車場,除單位配建的立體停車場運轉較理想外,面向社會開放的公共立體停車場普遍經營狀況慘淡,最終以關門歇業或無奈改行收場。目前,島城200余處立體停車場中有70%閑置,20%能勉強收回成本。
探因:
九成立體車位屬低端貨 根據青島市城鄉建設委的工作計劃,今年將建設改造公共停車場10處,建設停車泊位5000個,著力解決老城區、醫院、商圈、景區停車難問題。鼓勵項目超額配建停車泊位,結合機場、車站、地鐵等交通樞紐規劃建設,加大換乘停車場建設力度。大力推廣立體停車場、智能停車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 記者采訪發現,業內和專家學者也都把立體停車場視作未來解決停車難的發展方向。那么,為何會出現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現狀呢?
青島茂源集團智能停車有限公司智能車庫樣品演示。
“大多數的立體停車場進出不夠方便不說,還容易剮蹭車輛。”市民孫先生告訴記者,他曾經在中山路、天幕城、齊魯醫院等立體停車場停過車,即使不考慮收費的因素,單單在停車效率和方便程度方面,立體車位確實不如地面方便。另外,立體停車場的車位相對比較狹窄,停放較寬的車型時,十分考驗車主的車技。“更可況,以前還發生過立體停車位傷車的事故。”孫先生說,這些都讓車主對立體停車位敬而遠之。
青島茂源集團智能停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車明群介紹,目前島城市場上最常見的立體停車位,大多是2~3層的機械式升降平移類停車庫,車主需要將車恰到好處地停放在載車板上,兩側的距離必須適中,不僅考驗車技,而且停車的舒適度較差。另外就是簡單的家庭升降式停車位,車主手按升降開關,載車板上的汽車緩緩升起,升至1.8米左右便自動停止,下面還可以再停一輛車。“這種只能算是低端、初級的立體車位,占到了目前市場的90%左右。”車明群說,這樣的立體車位由于造價比較低,在早期很容易吸引投資方,因此市場份額比較大。
“立體車庫在我國的發展階段比較晚,行業很多標準有待于逐步規范,導致前期市場魚龍混雜。”業內專家閆立睿表示,有些生產廠家為了搶占市場,甚至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搶占市場,導致低端立體停車位在技術、性能、安全等方面難以過。投資方盲目建設以后,有關立體停車位傷車、傷人的負面消息不斷,加重了車主的顧慮,導致立體停車位的使用效率低下。
發展:
智能機器人兩分鐘存取車 既然初級的立體停車位存在諸多弊端,不能滿足廣大車主便捷停車的需求,那么目前島城計劃大力推廣的智能立體停車庫將是什么樣呢?市城鄉建設委有關人士介紹,與以往常見的機械式升降平移類停車庫相比,智能立體車庫的停車更加方便,車主只需車輛開進車庫,電腦操作系統就會自動幫著調整角度,將車停到停車位上。如果要出行,系統也會自動操作,將車移出車位,停車和取車都能實現自動化。
此前,有關部門曾經發布了新浦路機械式立體停車場的設計方案。方案顯示,在新浦路以東,新浦支路以西,香港中路以北,閩江路以南的圍合地塊內,規劃新建一棟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及其配套設施。該立體停車場建筑面積約1708平方米,停車場共四層,可提供停車位299個,比新浦路9號臨時停車場的泊位增加了三倍多,用于解決辦事群眾停車難的問題。 據方案設計單位青島市公用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處機械式立體停車場屬于先進的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場,由6個升降機負責車輛運送。駕駛人只需將車輛停入升降機,由升降機自動調節角度、方向并送入指定位置。
“這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立體車庫。”青島茂源集團智能停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勇介紹,最新的智能立體停車庫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梳齒類機器人智能化停車庫,一種是抱夾類機器人智能化停車庫,都是依靠智能機器人來完成存車、取車。這種新型的智能車庫使用簡單,對車主技術要求不高,即使車主斜著將車開進車庫,智能機器人也可以做到自動對正,自動移入停車位。
青島茂源集團智能停車有限公司智能車庫樣品演示。
“車輛傾斜20度以內都可實現對正。”劉志勇說,取車的時候,機器人自動將車輛從高處的停車位上順利搬下,并在停車平臺上實現360度旋轉,自動將車頭調向車庫出口,車主很方面就能離開。“如果車主操作熟練的話,從開車進庫,停好后再取車,基本上兩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劉志勇說。
行業痛點:
投資大,回本需10年以上 隨著國內各大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急劇增長,停車難逐漸成為各地都面臨的難題,立體車庫也一直被看做是解決停車難的一劑良方,國內近年來立體車庫遍地開花,北上廣深、重慶、西安等地,都有很多大型的立體停車樓。但與國外相比,仍然屬于起步階段。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日本的機械停車位共計296萬個;在韓國,機械停車設備近幾年增速都在30%左右。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立體車庫的成本比較高,資金的回收周期太長。”劉志勇介紹,即使建設一個簡單的機械式升降平移類停車庫,每個車位的成本價也在一兩萬元之間。以200個車位的立體停車場為例,總投資至少要在500萬元以上。如果僅僅靠停車收入來收回成本,扣除各種人工費用后,也需要10年以上。要建一個機器人搬運的智能立體停車庫,每個停車位的建設成本可能要在5萬到8萬左右,總投資動輒過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而成本回收的周期則比較長,僅這一點就會上社會資本望而卻步。
此外,立體車庫項目目前往往當作建筑物報批,涉及到消防、綠化、規劃、建管等多個部門,審批時間很長,如果沒有政府牽頭,單單依靠社會資本,很難應對一系列繁瑣的審批程序。
不過,根據今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青島市機動車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對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公共停車場,原則上按不超過其建安成本(不含土地使用成本)的25%給予資金補助。社會力量投資新建單個地上公共停車樓或地下公共停車庫泊位數達到100個(含)以上,可配建一定比例的商業建筑面積,可以設置、發布符合廣告設置規劃和規范的商業廣告。可按規劃部門批準的功能及面積辦理整體產權,可將其進行整體轉讓或整體抵押;機械式立體停車場符合房地產登記要求的,可以按照其整體空間投影的占地面積辦理確權登記手續。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機械式立體停車場的停車收費標準由經營者自主確定。
“這項政策一方面能夠降低立體停車場的建設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投資風險。”青島茂源金屬集團總經理車明群介紹,在這一利好消息的助推下,青島的立體車庫有望越來越多,這對緩解停車難、方便市民停車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專家建議:
給投資者減負,讓市民得利 “許多發達國家都配套了大量的立體停車場,在城市建設中,立體停車場在節約土地資源、解決停車問題有很大的優勢,是未來車庫發展的趨勢。”青島市社會科學院教授劉同昌此前曾表示,立體停車場的發展需要加大研究,解決配套上的缺陷,設計更加人性化。但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全社會的合力,政府、社會和個人都要進行關注和支持。
青島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認為,《青島市機動車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是針對停車場建設出臺的鼓勵政策,對緩解停車難這一民生難題將起到積極作用。他建議還應該從稅收、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出臺更多的配套措施,要對立體車庫的生產研發企業進行扶持,鼓勵創新,推動相關技術的研發,“見縫插針”地充分利用空閑的公共場所來推廣立體停車場,對于違規改作他用的行為進行監管。
“這是一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工程。最重要的是,通過政策優惠為立體停車場行業帶來活力,促進發展。”劉文儉說,要形成全社會的合力進行關注和支持。“關系市民出行的民生工程,不應以最大化牟利為出發點,既為社會投資者減負,也能讓普通市民得利。”劉文儉表示,對停車場的思路應該從“需求管理”轉變為“滿足需求”,一方面從政策上給予立體停車場建設方優惠,鼓勵投資者建多、建好,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城市整體規劃,盡可能地分散城市功能區,不要讓太多的車擁擠到一片區域中來。
(半島記者 馬正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