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婦護理包、嬰兒用品包,醫院提供這些商品原本是為方便患者。記者在云南省一些三甲醫院調查發現,院內小賣部壟斷經營,醫護人員成了促銷者,醫生要求患者購買指定物品,不購物不做檢查。
醫生在產房門口收錢
4月7日上午,三甲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產科產房大門緊閉,門口圍著十來名產婦家屬。9時50分許,一名女性醫護人員從產房內打開門對著人群喊道:“許京芬的家屬!”“來了。”一名身著白襯衣的男子連忙應聲向前。“把錢拿給我!725元。”男子遞過準備好的一疊錢,這名醫護人員點了一下,說:“待會找零給你。”說完退回了產房。許京芬的家屬表示,這是醫生要求購買嬰兒包和待產包的錢,“里面有抱被、紙尿褲、吸收巾等,大部分我們都自己準備了,但醫生不準用。”
據記者1個多小時的觀察,產房醫生多次開門收錢,或接收家屬提前買好的待產包。多名家屬表示,醫生明確要求到醫院小賣部購買兩個包。“價格貴,很多東西用不上。”一名家屬說。另一名家屬在一旁小聲抱怨:“媳婦在里面躺著,要你交錢你敢不交?”
3月31日,在云南省最大的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辦理入院手續處,產婦李敏在登記入院信息時,醫生吩咐其家屬到便利店購買待產包。3月9日,在昆明市婦幼保健院產科,記者發現這里同樣要求產婦購買指定待產包,而且待產包由產科代售。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醫院都有共同點:在科室或到指定的院內商店購買,院內、院外周圍只有一家商店出售指定物品;只能用現金,價格在300多元至700多元不等。
兩年待產包賣了240萬
據了解,各科室尤其像產科、兒科的患者在治療、住院過程中均會不同程度需要一些醫輔或生活用品,這些商品不屬于醫療用品,醫院并不能出售。
為何強制要求購買指定待產包?附二院產科4月7日當班護士對記者表示,家屬自帶的抱被等物品未經消毒,進產房易引起感染。院內小賣部出售待產包為患者提供了方便。有患者提出質疑,以附二院內小賣部出售的725元的兩個包為例,內含新生兒抱被、血液墊、吸收巾等21件物品。“就算里面真空包裝的嬰兒抱被是合規定的,難道不能缺什么買什么嗎?”一名家屬說。
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附二院小賣部銷售了待產包6000余套;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附一院便利店銷售待產包內主要物品售價203元的嬰兒睡袋7900余件。
附二院小賣部兩年時間內待產包一項銷售額超過240萬元;附一院便利店開業六年銷售額超過9000萬元,2015年接近1300萬元,其中嬰幼兒用品一項近120萬元。而附一院、附二院均否認存在強制消費的問題。
和科室按比例分成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便利店有兩種管理方式:一種是由個人承包,其經營所得表面上與醫院毫無關系;另一種是醫院“借殼”經營,其營銷收入進入醫院財務。
據了解,附一院便利店和科室之間存在分配比例。例如,涉及兒科的商品,按銷售收入分配,兒科96%,便利店4%;涉及營養科產品,腸內營養制劑類按銷售利潤分配,營養科85%,便利店15%;諾伽特商品(營養品)按銷售利潤分配,醫院1/3,營養科1/3,便利店1/3。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