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昨日,從延安路33號筒子樓棚戶區(qū)搬遷到西吳路居住的鄭繼紅,再次回到搬遷前的老樓院,和老鄰居們繼續(xù)聊天拉家常的同時,幫樓院居民辦理退休工資認(rèn)證等事務(wù)。據(jù)介紹,延安路33號筒子樓去年作為棚戶區(qū)零星片改造,樓上的30多戶居民先后領(lǐng)到房屋補償款到別處居住。但有8名老居民,仍然對老社區(qū)戀戀不舍,每天坐公交車回來“報到”,幫鄰居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樓長不舍老樓院 “雖然我去年就搬走了,但我還是這里的樓長,就要盡樓長的責(zé)任。”71歲的鄭繼紅是延安路33號大院的住戶,也是200戶居民的樓長。鄭繼紅說,1990年退休后就在這個有五六座居民樓的大院當(dāng)樓長。樓長每天事情很瑣碎,當(dāng)筒子樓的樓長就更瑣碎,難度也更大。因為筒子樓沒有安裝一戶一表,用水量按人口分擔(dān),大院里的水管老化,經(jīng)常出現(xiàn)跑冒滴漏,造成水費莫名其妙地增加。誰家多掏錢少掏錢都不樂意,這就需要她這個樓長挨家解釋。在這些日?,嵥楣ぷ髦校簿统闪肃従觽兊闹娜?,家家戶戶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她說一聲。在她的努力之下,2011年前后大院統(tǒng)一安裝了一戶一表。
幫鄰居找回供暖退費 雖然用水方便了,但老樓院冬天沒有集中供暖,老年人冬天凍得不行,鄭繼紅又一次為了安裝暖氣奔波?!昂枚噜従佑X得房子快拆了,就想湊合一下,不裝暖氣了,但是樓上大部分都是老年居民,天太冷了凍得難受?!编嵗^紅挨家挨戶上門詢問,鄰居們最終達成一致,開始安裝暖氣。然而,在去年9月28日,他們大院的這棟筒子樓被列入棚戶區(qū)零星片,啟動房屋征收。按規(guī)定可以退會暖氣安裝費,但當(dāng)初的供熱公司合并了,居民們的供暖安裝費退費成了問題。作為棚戶區(qū)改造居民監(jiān)督委員會成員的鄭繼紅再次出馬,先后去了10多次供熱公司,后來在街道辦事處的協(xié)調(diào)下,鄰居們順利拿到五六千元的供暖安裝退費。
老樓長天天來“上班” “我原先的筒子樓住房31平方米,拿到84萬元補償款,添了1萬元錢,在西吳路買了一套72平方米的二手房。”鄭繼紅搬家到西吳路居住,但她心里還是惦記著延安路33號的老樓院鄰居,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車回到老樓院“報到”?!拔覀兙沤忝梦璧戈犨^兩天有演出,到時候你一定得來啊?!编嵗^紅回到大院看望還住在這里的鄰居時,遇上一名社區(qū)舞蹈隊的鄰居,這名鄰居提醒她去看演出,鄭繼紅樂呵呵地答應(yīng)下來?!澳憧矗€是老鄰居想著我?!编嵗^紅美滋滋地說,她現(xiàn)在雖然住上了大房子,居住條件好了,但心里還是想著原先的老鄰居。剩下沒有改造的四五棟居民樓還有100多戶居民,在沒有選出新樓長之前,她這個老樓長就要天天回來“上班”。
巡邏幫老鄰居“看家” 和鄭繼紅一樣,延安路33號大院搬遷的老鄰居不少都“想家”。65歲的王國英搬家去了百惠商廈附近居住,也是每天回來。王國英告訴記者,他們這棟改造的筒子樓是粉末冶金廠的職工宿舍,1978年搬進來,總共有35戶居民,大家既是鄰居又是同事,相互之間關(guān)系非常好,鄰居之間稱呼孩子都是叫小名,每個孩子的生日鄰居們都知道。即便后來有不少鄰居將房子租出去,自己搬到別處住,也經(jīng)常回來找老鄰居串門聊天。王國英和8名搬遷的老鄰居與樓長鄭繼紅成立了治安小組,每天輪班回老樓院巡邏,幫老鄰居們看家。(記者 趙健鵬 通訊員 安迪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