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從居委會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白秀云再次“上崗”,成了阜新路街道離休干部助理員,每天除了辦公室的瑣事外,還定期到離休干部家中走訪看望,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我就是個服務(wù)員。”白秀云開玩笑說。從事社區(qū)工作17年的她,為讓社區(qū)居民住上暖氣房,她不分早晚挨家挨戶征求意見,最終解決供暖問題。從2012年,白秀云結(jié)識了露宿街頭的流浪母子三人,她每月掏錢買油、買米、買肉看望他們。善良的白秀云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給身邊人做表率。
記者 梁超
不怕臟和累 解決鄰里矛盾 “我屬于那種閑不住的人,就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今年66歲的白秀云退休前曾任阜新路街道原安泰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而在一年多之前,白秀云退休后僅休息了兩個月,又上崗重新“就業(yè)”,成了阜新路街道離休干部助理員,“為大家服務(wù),按時走訪看望離休干部,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生活困難的要及時上報,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因為白秀云長時間從事社區(qū)工作,很容易與居民建立良好關(guān)系,那些離休干部也特別愿意和她聊天、傾訴。
“現(xiàn)在的工作與之前居委會的工作比起來清閑多了,當時非常忙碌。 ”白秀云從事社區(qū)工作17年,每天早出晚歸,操心著社區(qū)的大小事情,有時候深更半夜到居民家調(diào)解糾紛,社區(qū)空巢、獨居老人家也是白秀云常去的地方。“社區(qū)這么多居民,肯定會有起糾紛、鬧矛盾的時候,這時候就得好好勸解,不能傷了居民和氣。”白秀云說,記得一年春天,社區(qū)一個看車的居民有個習慣,就是在院子里燒水,而且是用木柴燒,這樣就會產(chǎn)生濃煙。春天風大,煙一上升就影響到二樓和三樓的居民。“樓上就不樂意了,找他理論,好幾次都沒有解決。 ”突然有一天,在社區(qū)生爐子燒水的居民找到白秀云,讓她去家里看看,原來樓上樓下協(xié)商不成,樓上的居民用塑料袋裝了糞便扔到樓下,掛在了門上,十分惡心。 “我去看了一下,找了一根木棍把塑料袋挑下來,扔到了垃圾桶里。”就是這個舉動,樓上樓下居民沒有了“脾氣”,各自保證以后不會出現(xiàn)類似事情。
挨家挨戶跑 讓居民通上暖 為了更好處理鄰里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糾紛,2012年社區(qū)成立了“白大姐調(diào)解室”,就是為了社區(qū)居民關(guān)系的和睦。白秀云身為社區(qū)居委會主任,為社區(qū)居民解決問題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模娍陔y調(diào),能讓每名居民滿意,更是難上加難。白秀云所在的社區(qū)是一處老舊小區(qū),因為社區(qū)熱源不足,部分居民家里一直沒有供暖,冬天只能開空調(diào)、電暖器,“大人還好,老人小孩冬天挨凍,空調(diào)畢竟不如暖氣舒服。 ”為了讓社區(qū)居民早日享受到暖氣,60多歲的白秀云樓上樓下、挨家挨戶征求意見,后來終于確定要供暖了,但換熱站建在哪里又成了“攔路虎”,“有居民說換熱站不能建得離自家太近,噪聲影響生活,為了證明換熱站不會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天剛亮,我就和另一位社區(qū)工作人員先后到沈陽路換熱站和大成路換熱站咨詢。 ”最后的結(jié)論是,換熱站建設(shè)并不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這樣,白秀云就可以繼續(xù)開展宣傳工作。
當看完了兩個換熱站,大約早上8時30分,白秀云剛回到社區(qū),就發(fā)現(xiàn)一群人圍在一起吵鬧,“我趕忙跑過去,才知道是因為東面樓上居民不同意換熱站建設(shè)的位置,同意的居民就不樂意了。 ”白秀云說,社區(qū)的事情就好比家里的事,不能讓社區(qū)外的知道,如何妥善解決成了難題。于是,白秀云分別做思想工作,耐心講了換熱站影響不到大家的正常生活,費了好大勁,終于做通工作。 “隨后建配電室同樣困難重重,不過也得好好解決。 ”2012年冬,社區(qū)2000多戶居民通上了暖氣,終于過了一個“暖冬”。而居民見到她就說,“真是跟著你享福了。 ”
每月掏腰包 看望流浪母子 除了幫社區(qū)居民解決困難外,白秀云近幾年還幫助了兩名春蕾女童,以及流浪母子三人。2012年一天,白秀云接到了幾個居民的投訴,說街心花園中的涼亭突然被破布圍起來,搭成了一個小帳篷,而且里面住著一名流浪女和兩個孩子,住了大半個月,吃喝拉撒全在那里,在公共場所搭建臨時住所影響了環(huán)境,還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 “我趕到?jīng)鐾ひ豢矗幻鄽q的中年女子在整理被褥,女子連襪子都沒穿,渾身臟兮兮的。 ”白秀云說,兩個孩子看著讓人心酸,因為她也是當奶奶的人了,看到這兩個孩子跟自己的孫子年紀相仿,但缺吃少穿,生活條件惡劣,特別心疼他們。白秀云了解到,流浪者姓韓,外地戶口,帶著兩個孩子在青島,無工作無收入,靠著撿垃圾度日。了解到情況后,白秀云反倒是勸說居民容忍他們,后來,居民自己不穿的干凈衣服、用品都拿過去送給她們,還有居民送蛋糕牛奶給孩子補充營養(yǎng)。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小韓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帶著孩子租了一處房子居住,離開了這個小涼亭子。白秀云不放心,又打聽到這娘仨的住所,每個月都會自掏腰包帶些雞蛋、牛奶、油、肉、面之類的去看望他們,“孩子們喜歡吃小零食,看著兩個孩子吃東西的樣子,真的很心酸。 ”白秀云在過冬前給他們定了500斤煤球和一些柴火,但又怕煤爐子不安全,囑咐小韓把房子烘熱后,睡覺前把爐子滅了。后來,白秀云還幫著小韓找了一個打掃衛(wèi)生的工作,“去年,小韓租房的地方拆遷,換了地方,春節(jié)時在街上遇到一次,但之后又找不到了。 ”白秀云為了找到他們,去了水清溝好多次,還是希望能幫助母子三人。
四十多年來 悉心照顧婆婆 在白秀云的眼里,婆婆李瑞英是堅強的。婆婆39歲時丈夫去世,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長大。也正因如此,白秀云總說,“婆婆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家庭,她付出的太多,我要給我婆婆更多愛。”從嫁入這個家開始,白秀云就和婆婆在一個屋檐下同住。40多年來,白秀云把婆婆看作自己的親生母親,從沒和婆婆吵過架、紅過臉。
即便年近九旬的婆婆經(jīng)常生病住院,白秀云也是從無怨言、悉心照料。 40余年來,白秀云每天清晨5時30分起床,給婆婆做飯、梳頭,定期為婆婆洗頭、洗澡、修指甲、做按摩等,細心照料婆婆的衣食起居,婆婆想吃什么,能吃什么,就買什么,做什么吃,婆婆更是整天樂著合不上嘴,“俺真是有福,娶了個好兒媳婦,很知足。”這是白秀云婆婆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