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唇齒相依。
山東與京津冀是鄰居,是親戚。
我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聊城、德州、濱州、東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產業轉移,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這一重大事項已列入《“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支持四市等周邊毗鄰地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高度契合了“協調”發展理念,給山東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四市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使山東又一次獲得國家區域戰略紅利,四市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正在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農產品供應、生態建設、能源資源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等方面打造協同發展區,實現協作共贏。”省發改委主任王忠林說。
引資引智 精準對接 聊城、德州、濱州、東營四市瞄準京津冀地區科技資源優勢,加快建設各類科技園區和創新平臺,有序推進與京津冀地區科學技術交流合作。
其中德州爭取設立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德州中心,被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確定為“藍火計劃”試點城市;濱州魏橋集團與中航工業集團合作研制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的高強高韌鋁合金中厚板;東營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中科院先后組建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研究院、現代農業孵化展示區、國家級鹽堿地改良利用平臺和農產品精深加工中試孵化基地;聊城市定期組織開展“京津大院大所對接會”,建立科研院所對接合作體系。
“濱州作為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前沿陣地,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濱州市區域辦副主任陳新友認為,“目前,濱州已建成省級以上人才科研載體平臺248個(其中國家級17個),為全市產業成果轉化和工程化開發提供了重要支撐。”
據德州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張錦介紹,德州制定出臺了《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人才支撐計劃》,爭取省第九屆“海洽會”暨首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落戶。“在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推介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德州共引進高層次人才項目13個。”
濱州市也引進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領軍人才團隊5個,同時入選泰山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項目。東營、聊城也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吸引創業團隊、創新人才赴當地創業。
“政策洼地”孕育“產業高地” 在齊河縣黃河大道與國道309交叉口,一座黃河上唯一由縣級投資建設的濟齊黃河公路大橋今年年底將完成合龍。據齊河交通局大橋辦主任于健介紹,項目建成后,20分鐘就可以從齊河主城區到濟南高鐵西站,“到北京的距離感基本沒有了。”
“2013年,齊河與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簽訂了合作共建協議,共同建設中關村海淀園齊河科技城,目的是將中關村有外溢需求的優勢資源進行有序轉移。”齊魯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攀向記者介紹。
中關村海淀園齊河科技城于2014年10月揭牌成立,成為中關村海淀園在全國首批建立的四個分園之一。“山東的政策是全國最優惠的,地方政府的誠意打動了我們。”河北御捷汽車有限公司戰略營銷總裁趙虎斌對記者坦言。
2014年,御捷汽車總部從河北清河整體搬遷到德州,并把包括汽車研究院和汽車工程院的研發大樓一同設在了山東,“這是我們的核心資源,只因山東留得住人。”趙虎斌說。
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德州目前制定印發了《關于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努力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等多個配套政策文件,東營正在研究制定《加快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意見建議》,聊城正匯總編制《聊城市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落實方案》,進一步明確加快融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大事項。
從“筑巢引鳳”到“定巢育鳳” 讓京津冀產業服務山東本地發展,不僅需要“筑巢引鳳”,使其在山東開花結果,還要我們善于“定巢育鳳”,培植本土企業做大做強。
在齊河的中關村e谷,記者見到了北京福瑤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便攜平板代步機器人,據公司副總經理柴世強介紹,這種機器人重量僅為3公斤,與筆記本電腦重量相近、尺寸也相似,解決公交與目的地、停車場與目的地之間的尷尬距離。
劉攀向記者透露,中關村e谷(齊河)孵化器還將與齊魯高新區在智能制造、物聯網等領域展開合作,提供智能機器人研發平臺,并以此推動當地的機器人產業發展。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雖然我們園區的設計和技術都由中國農業大學團隊來進行,但打鐵還需自身硬。”位于濱州惠民的山東鑫誠現代農業科技公司的負責人王軍表示。據其介紹,從美國、丹麥、荷蘭等國家引進先進的工廠化育苗、機械化移植、自動化噴灌、機械化收獲等全程作業機械后,園區實現了標準種植、凈菜上市和訂單銷售。
聊城、德州、濱州、東營四市深入挖掘區位、資源、產業優勢,引導企業加強與京津冀地區的戰略合作,推動產業轉移對接。將于近期在北京舉辦山東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招商推介會,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