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市區到嶗山景區以后更方便了!記者昨日從嶗山路二期工程指揮部了解到,嶗山路二期工程將于4月30日主線通車。工程西起沙子口橋,東至大河東橋,長約4公里,道路按照城市主干道兼顧一級公路標準設計,平面設計采用中間四車道加兩側輔道,主路限速每小時60公里,主輔分離保障進出景區車流通暢。與嶗山路一期工程相連接,一條12公里長的自行車道也將建成,市民可騎著自行車逛嶗山。
探訪 主線具備通車條件 昨日下午,記者在嶗山路二期工程建設現場看到,道路上已經劃好交通標志線,整條路段已經具備主線通車條件。不過,在部分路段,工人們正在進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一側的車道暫時封閉。 “現在只剩下大河東橋和小河東橋在鋪設瀝青,預計今天可以鋪設完成,輔道工程已完成了工程量的75%。”指揮部工作人員說。據悉,受拆遷清表、管線遷改及節慶保障等因素制約,至2016年4月,工程實際有效施工時間約10個月,工程需要遷移11條管線、新建15條4.3萬米管溝(管廊)、開挖路基及管線溝槽約20萬立方米、路面施工約10萬平方米、建設橋梁2座及相關景觀綠化施工。
根據交通流量分析,結合規劃實施中的地鐵4號線,主路4車道能夠滿足10年后的交通需求。嶗山景區車輛季節性流量變化大,多為過境直達通行,周邊居民以私家車、摩托車、農用車等交通工具為主,而且多為短距離出行,考慮到這些情況,采用了主輔路的設計方案:4條主車道保障景區過境交通的暢通,2條輔道的設置,以及道路交口的優化設計,減少居民生產生活出行對主路通行的沖擊,提高了道路的安全通行保障能力。雙向有輔路的長度約為2.5公里,在不具備條件的路段主輔合一。
景觀 山巒綠帶因地就勢 記者了解到,二期道路總體的設計依托原地形,主路保持原4車道不變,輔道結合現狀地貌和自然高差與主路錯層設計,全線形成曲折起伏的靈動之美。在景觀綠化設計上,在保障道路旅游干線通行功能的基礎上,體現了濃厚的田園風情,突出了“山巒綠帶、古樸悠然”的特點,綠化植被多選用體現季節特點、山林鄉村特色的松樹、梨樹等當地苗木為主要樹種,設計上保留了原道路兩側的近千棵雪松,同時輔以山巒、綠樹和民房的大背景,形成了“路在山中、車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境。
施工現場,不少路段在進行綠化樹木的栽植。“五一”假期后,工程將重點進行景觀綠化工程施工,預計六月份結束。“‘五一’期間,我們將在保障主線通行的條件下,進行部分輔路的施工。道路全線配備人行道、自行車道,并利用社區和道路兩側空閑位置,設置了4處觀景休閑區和200多個停車位,滿足群眾健身休閑和日常停車需要。 ”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二期工程竣工后,自濱海公路至大河東客服中心12公里路段,將成為一條連接市區和景區的具有“山、海、城、林”特色的景觀休閑大道。
環保 體現海綿城市理念 在嶗山路二期的建設中,海綿城市的理念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人行道采用透水地坪鋪裝,景觀節點鋪裝采用陶瓷透水磚,保證雨水充分下滲。記者在嶗山路二期大河東橋附近看到,人行道與主路有一定差高,結合地理環境條件及道路排水破向,施工人員設置了下落式路沿石,當道路雨水量較大時,可流入行道樹綠帶內,經過碎石層等過濾后下滲地下。在路側綠化帶較寬的區域,結合設置淺凹式綠地,淺凹式綠地低于路面標高100至200毫米,綠地底部鋪設碎石層和溢流井,保證雨水充分下滲,讓植物充分吸收后,才進入收集井。
記者 馬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