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的圍剿加上房租的重壓,在2012年前后民營書店曾出現過一陣持續關門潮,但從去年年底開始,無論是24小時書店、眾籌書店或是外來書店,都紛紛進駐各大城市的Shopping Mall,成為大眾的時尚消遣場所。
在濟南,人們欣喜地發現,這座城市的文化味兒又漸漸回來了,老牌的新華書店搖身一變走起高大上的圖書館“style”,品聚書吧、24小時書店睿丁島等獨立書店也帶來了全新的閱讀休閑體驗。隨著傳統書店的日漸式微,轉型升級的新型書店開始展現新的活力,各顯其能探索生存新路徑。
一名讀者正在泉城路新華書店讀書。 齊魯壹點 記者 范佳 攝
品聚書吧中,年輕人正在上網。齊魯壹點 記者 范佳 攝
關門潮
民營書店紛紛“打烊”,只剩新華書店 63歲的白女士是個愛書人,每年買書花費上萬元,但談起實體書店,她坦言這幾年不太光顧了。
的確,在網絡盛行的情況下,實體書店一度受到沖擊。曾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一度輝煌的三聯書店在2013年1月“打烊”了,同命相憐的還有致遠書店等傳統書店。不過和上述民營實體書店相比,老牌的國營書店新華書店日子似乎要好過些。
作為濟南實體書店的“NO.1”,新華書店有著國營性質、沒有房租壓力、存書量大等諸多優勢。2013年,泉城路新華書店升級改造,首先解決的就是座椅問題。如今,走進泉城路新華書店,高書架,長桌椅,圖書館“style”撲面而來。
新華書店銷售部主任袁雪說:“面對網絡沖擊,我們不打價格戰,而是要揚長避短。”袁雪認為,從2014年起,實體書店明顯回暖,緣于社會上對于紙質閱讀的倡導以及各大書店的升級改造,通過環境、服務提升來吸引讀者。“新華書店裝修改造之后,圖書銷售量較之前增加了約11%。”
回歸
帶著情懷,兩年里近十家書店開張 就在新華書店升級的同時,一批民營獨立實體書店在濟南也陸續開張了。記者從圈內人士處得知,目前濟南比較知名的民營獨立書店已有近十家,如品聚書吧、睿丁島生活美學書吧、阡陌書店、新月書坊等。
2014年9月,新月書坊開始在長清大學城試運營,店址選在新月派詩人徐志摩遇難地附近,試圖營造追懷民國風范的文化氛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開書店是為讀書人提供精神棲息地。”書坊主人說。
據書坊主人介紹,書坊不是單純售書,而是注重文化空間和精神交流的場域創設。除了圖書之外,還會經營文化創意產品,組織讀書會、文藝沙龍、學術講座等活動。目標人群主要是大學城師生。
睿丁島的島主徐長東也希望能在書店中寄托自己的情懷。開這家書吧前,徐長東在濟南廣告圈中就已經小有名氣。一個偶然的想法,他想通過書店實現公益、生活和商業的共存,并且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希望在這里大家可以自由地讀書,夜讀時來扎個帳篷也可以的。”學藝術出身的徐長東渴望自己的書店能有更加自由的姿態。他通過朋友圈發起眾籌,很快籌到了書店的啟動資金。
困境
只賣書,三年投入百萬仍關門 不過,這批新開的民營實體書店并非都一帆風順。近期,經營三年,砸入百萬,幾經更換地點的很像書店關閉了。在它的身上,可以看到不少獨立書店施展情懷和實現生存之間的掙扎。很像書店的老板Kim是個海歸,在澳大利亞的銀行工作幾年之后帶著四五千本書回國,個人出資50萬元開了一個獨立書店。
Kim當初萌生開書店的念頭是,自己帶回國的書中可能某一本會改變一個小孩的一生,或一個人的世界觀。Kim堅持書店的主營業務就應該是賣書,否則不能稱之為書店。
很像書店幾經輾轉,從芙蓉街到泉樂坊到中山公園北門再到經六路,她最大的困擾是房租,一天的房租就要幾百元,但有時甚至一天也沒有客人。
在經營過程中,Kim沒有接受政府、民間的資金支持。“之前有相關人士提議,我拒絕了,因為我不喜歡被安排、被改變,一旦接受,一定程度上我的個人行為就會受制約,失去了自由,獨立書店也就不獨立了。”Kim說。
實體書店要想長遠發展,資金鏈很重要。正是由于資金短缺,很像書店沒能堅持下去。“我不接受民間資金的支持,只靠書店的盈利比較難支撐。平時書店必須要不停地上新書,即使沒有人來買也要不停地更新。此外還有房租、各種設施等一大筆花費。”Kim無奈地說:“有了資金的支持,品位才能撐下來。”
探索
少數有補貼,有的三成收入靠飲品 2013年,品聚書吧甫在齊魯軟件園內悄然開業,便得到了高新區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據了解,高新區管委會幫助品聚書吧與齊魯軟件園園區相關部門溝通,爭取到了一定房租補貼政策。2014年11月,品聚書吧入駐恒隆,也得到了一定房租優惠。但能得到房租方面優惠的畢竟還是少數。不少獨立書店表示目前并沒有得到類似的資助扶持。
在獨立書店的試運營過程中,新月書坊主人也坦言顧客偏少。“對于這個,我的觀點是隨緣。書店的品牌需要時間積淀。就像跳舞的有舞廳,讀書的就需要一個讀書場。”他認為把實體書店經營好,靠的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因為書店本身就是小眾的、薄利的,更多的是讀書人的理想和情懷。
徐長東的睿丁島已經營業8個月了,他笑言“一開始考慮的困難其實比實際中遇到的要多”。“剛開始時我們以為會非常難,現在發現有讀書需求的人很多。尤其是24小時書店在濟南是有市場的,之前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濟南沒有夜生活,但我們每次組織夜讀,都有二三十人報名,堅持到第二天早上的也有十幾位。參與者更多追求的是一種一起夜讀的氛圍。目前夜場是免費的。”徐長東說。
在睿丁島內的文化活動一周能達三到五場,在書店的經營方式上,徐長東和伙伴們還在不斷嘗試。他坦言,現在是剛剛可以生存,對于銷售收入的貢獻率,圖書能占到50%,飲品占30%,文化產品占20%。“書店都在轉型,之前大家認為教輔書好做,現在發現校園周邊的書店也關閉了不少。”徐長東說。
在徐長東的“島上”有公益性的“燈塔書庫”,愛書人可以將自己的圖書放在書庫中,供更多人閱讀。他將經營書店遇到的困難歸納為互聯網的沖擊,和如何實現書店的公益和商業間的跨越。
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盡管一本書的利潤大約在圖書零售價的30%左右,但與各具創意的獨立書店相比,老牌國營書店新華書店依然堅守經營圖書的主業,圖書經營占到90%以上,剩下的10%經營文具、茶吧、書吧、創意產品、文房四寶、音像制品等。
(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范佳 實習生 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