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蒜商正在蔬菜批發市場分揀大蒜。
編者按 當日常所需的蔬菜豬肉成為奢侈品,“蒜你狠”、“飛行豬”這些稱謂多少讓人有些無奈。供需決定價格,面對市場自主調節和物價起伏變動,農民習慣以不變應萬變,掙錢就擴張,賠錢就減產。然而,在多個高價農產品供需兩端,市民掏了錢,農民沒受益,投機者卻分層抽利,大興波瀾。山東是農業大省,當供需平衡被炒作者挾持,市場亟待回歸理性,政府也得主動加強監管。
投100萬掙100萬 炒蒜就像炒股 對蒜農而言,大蒜是賴以生活的經濟基礎,但在投機者看來,蒜市猶如賭場,賭對了可一夜暴富;賭錯了傾家蕩產。投機者通過多種手段試圖影響價格,有小戶炒家直言“今年投了100萬元,掙了100萬元”。
大戶炒家資金過億 金鄉是全國大蒜的主產區之一,金鄉及周邊幾個縣市的大蒜占到了大蒜主產區產量的一半以上,庫存量更是超過六成。在這里,“炒大蒜”并不是秘密。
“今年投了100萬元,差不多掙了100萬元。”金鄉縣馬廟鎮的蒜商老程說,他只是個小戶,1000萬元以上的資金才算中等,大戶的資金有的過億元。老程去年存了200噸大蒜,收的時候約5元/公斤,今年的賣出價約12元/公斤,除去每公斤1元多的存儲等費用,差不多每公斤凈賺5元。
巨大的收益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2012年,金鄉來了一個被稱為“朱老三”的外地人,“當時他帶了幾億元的資金來,結果大量進貨后,價格雖短期快速拉升但又很快下跌,反而賠了一億多元。”金鄉縣一位業內人士說。
炒作貫穿全部環節 在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崔曉娜看來,這輪大蒜價格上漲有三個原因:一是產量下降,二是內需及出口等需求不減甚至增加,三是炒作。
在大部分蒜商看來,市場供需是決定大蒜價格的最根本因素,“大蒜多了,再有錢你也難以炒起來。”但他們也承認,炒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并且“什么辦法都可能會用”。
“目前,傳統生意不好做,一些大的投機商,比如東北、上海的一些房地產商等手握資本的人,他們一出手就是三四萬噸。等第二年三四月份市面上的蒜少了,他們就開始哄抬價格。”河南種蒜大縣中牟縣冷藏保鮮協會會長劉少臣說。金鄉一位大蒜經營者說,今年2月底,蒜商在山東開了一次保鮮行業大會,會上傳出全國庫存僅剩60萬噸,自那天大蒜就開啟“瘋漲”模式。
據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蒜商為保證蒜源,已普遍開始在大蒜上市前“包地”,即以一定總價提前收購未來的大蒜,“賭蒜已貫穿大蒜生產、入庫、銷售的整個周期”。
暴漲后蒜農收益很少 雖然大蒜價格暴漲,但對許多蒜農來說,直接的收益卻很少。金鄉縣王丕鎮于莊村蒜農陳冬峰說,前一年9月份之前就要入庫,他賣出的價格是4。4元/公斤,之后再怎么漲,跟他已經沒關系了,賺錢的都是炒蒜的。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大蒜的炒作存在認定與監管難度。一方面,囤貨、惜售等現象屬于市場行為還是人為操縱,業內尚存不同看法;另一方面,即使大的商戶進行聯合,有關部門也難以掌握具體證據。
如何能減少炒作?中國大蒜產業信息聯盟秘書長楊桂華等人認為,應加大權威信息發布,減少不合理預期。還有業內人士建議,在規范的基礎上,適度開展類期貨交易,實現多空頭力量有效平衡。
(據新華社)
種棉:
辛苦半年每畝賠400元 山東作為我國第二大產棉省,棉花種植戶翻地、澆水、買種,已經緊張有序地忙開了。不過,今年農民種棉花的心態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2014年起,我國棉花實行目標價改革,國家不再收儲,棉花價格隨行就市,下滑得很厲害。2014年秋季,新收獲的棉花還能賣到四塊多錢一斤,但是到了2015年,棉花的價格就下跌到兩塊多錢了。
盡管2014年很多棉花種植戶改種了其它作物,但種棉大戶李洪生卻逆勢而為,流轉來的1000畝土地全部種上了棉花。一年下來,李洪生遭遇當頭一棒。“地租加上農藥、化肥、人工、采摘等等開支,一畝地只能收入一百多塊錢。”2015年,國家發放前一年棉花種植的補貼,每畝地是235元,也就是說,2014年,他每畝地的收益是三四百元。
到了2015年春天備播的時節,李洪生猶豫了起來。他流轉的這1000畝土地當中,近半數都屬于鹽堿地,不適宜其它作物生長,只能種植棉花,剩下能夠改種的約600畝土地都被種上了小麥和玉米。果然,2015年秋季新棉上市后,棉花價格繼續一路下跌。據悉,每噸1萬元的皮棉價格折合到籽棉的價格就只有每斤兩塊六七毛錢,因為成本較高,這個價格讓李洪生辛苦大半年卻每畝地賠了400塊錢。
更讓人頭疼的是,目前玉米價格也在低位運行。據央視
養豬:
一頭賺千元心不踏實 “玉米價格大幅下降,豬價漲得又快,現在出欄一頭豬盈利接近千元,但這錢賺著不踏實啊!”在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山東省齊河縣,1991年開始養豬的齊河澤佳牧業負責人朱英強說。
他先給記者詳細算了一筆賬:包括仔豬、飼料、土地租金等全部在內,出欄一頭110公斤的生豬,總成本為1067。56元。“按照眼下19元/公斤的生豬出欄價,我的養豬場一頭豬盈利能突破千元,即使算上夭折的小豬成本,一頭豬也能盈利900多元。”
“這意味著一輪超強‘豬周期’或許已經在路上了。”朱英強說,近年來我國豬肉價格周期性大幅波動,陷入“供不應求肉價上漲——補欄母豬——生豬供應增加——供大于求肉價下跌——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供不應求肉價上漲”的循環。
朱英強說,現在養殖技術、管理水平較好的養豬場,也只是“賺一年、平一年、虧一年”,虧損一旦加劇或者時間延長,很容易被市場淘汰。“這輪價格上漲幅度這么大,我心里很不踏實。”據新華社
種瓜:
面積減少后價格翻倍 17日,青島即墨段泊嵐鎮大呂戈莊村上千畝頭茬大棚西瓜開始采摘,畝產量達到6000斤左右。今年由于種植面積減少,每斤西瓜收購價在3元左右,比去年增長近一倍。
“頭茬西瓜收購價每斤3元,市場零售價格每斤在5元。”村民楊水澤說。而在去年,頭茬西瓜每斤收購價只有1.6元左右。據即墨段泊嵐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即墨大棚西瓜種植區主要集中在段泊嵐鎮當地。今年,他們一共種植了上千畝大棚西瓜,“因為今年種植面積比去年減少,市場需求增多,所以今年的價格比去年升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宋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