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地出臺措施叫停房地產首付貸,但“新華視點”記者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調查發現,零首付仍然可操作,一些地方首付貸換上“換房貸”“消費貸”“過橋貸”等“馬甲”后橫行樓市。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中央明令禁止,但目前熱門樓市的首付貸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僅深圳市就初步排查30余家企業所投放首付貸規模約在25億元至30億元。
記者近日在多地調查發現,首付貸表面上已偃旗息鼓,許多中介對相關業務十分謹慎。北京西城區一家房產中介工作人員稱,首付貸產品已全面下架。不過,當記者追問首付不夠還有沒有辦法時,對方表示,可根據情況牽線搭橋,但這要在明確具體購房意向后方能細談。
在上海,記者發現,部分中介門店仍可提供首付墊資。徐匯區一家太平洋房屋門店店長表示:“我們的墊資服務已統一收歸集團,你要墊資的話月息算1。6%,資金來源有公司和個人,也有其他合作企業。”一些中介還聯合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甚至銀行操作“契稅貸”“贖樓貸”等業務。有中介表示:“這些貸款只是名義不同,實際上都可以用來做首付。”
記者發現,在一些網貸平臺直接搜索首付貸基本找不到相關產品。有網貸行業人士透露,近期,許多平臺已有意識地回避首付貸字眼,更換為五花八門的新名稱,但“馬甲”背后還是原來的首付貸等購房金融業務。
揭秘變種首付貸三大手法
1
高評高貸實現零首付 在上海,有中介表示,可以通過“高評高貸”實現零首付。鏈家地產天津園蔭道店置業顧問介紹說,假設買200萬元的房產,按20%首付需支付40萬元,但通過評估公司把房價“高評”到250萬元,可變成首付50萬元、貸款200萬元。中介可以先墊付50萬元首付給賣方,待200萬元銀行貸款打到賣方賬戶后,賣方再將50萬元歸還中介。“高評高貸”周期約1個月,買方只需支付這50萬元“過橋資金”1個月的利息,相當于零首付購得一套200萬元的房產。在該流程中,中介多以自有資金進行“過橋墊付”,并從中獲取服務費及過橋資金利息,穩賺不賠,但風險都轉嫁至銀行。
業內人士指出,有的評估公司完全是走過場,“中介想評什么價他們就敢評什么價”。銀行雖然對過高的估值會警惕,但由于二手房定價復雜,同一樓盤樓層、戶型不同,價格也相差很大,因此實操中銀行很難辨別“虛高”。
2
P2P網貸搞定首付款 P2P網貸門檻普遍較低,多數申請貸款只需提供身份證及工作、收入等證明,材料越多、貸款額度越高,資金去向可以模糊填寫。
從資金來源看,P2P投資者為購房貸款“做了嫁衣”。某P2P平臺投資項目中一款年化收益為7%的產品,用途描述為“住房消費”。據客服介紹,其對應標的就是該平臺融資項目中的購房貸、裝修貸及贖樓貸。業內人士表示,投融資錯配在P2P領域十分普遍。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仍存在監管盲區,不少房貸類平臺野蠻生長,部分平臺甚至沒多少自有資本金,而是通過“8%利率引資,12%利率放貸,賺取4%利差”的方式生存。
3
銀行消費貸成了首付款 天津市南開區天拖地塊某樓盤銷售人員表示,首付款不夠,可協助申請天津某股份制銀行的“消費貸”,無需抵押、不計入征信,最高可貸30萬元。記者致電該銀行了解到,“消費貸”是該銀行一款信用貸款,銀行把錢打到客戶卡內,客戶按月還款,購房時卡內余額可直接使用。
銀監會2013年曾下發文件,明確消費信貸不能用于購房,且貸款用途應以發票作為證明材料。但中介人員稱,通過擔保機構“一條龍服務”,這些證明“都能搞定”,銀行一般沒有精力逐一審核,哪怕消費貸用于購房,實際操作中通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面向家庭消費推出信用貸產品“家園云貸”的深圳世聯行地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袁鴻昌坦言,界定借款人如何使用貸款存在難度,“可能拿去買車、旅游,也可能拿去墊付首付,這個我們控制不了。”
■專家
變種首付貸推高金融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各類變種首付貸在放大樓市金融杠桿、吹大樓市泡沫同時,也將透支購房者償債能力,并將樓市風險向銀行業等金融系統傳導,需高度警惕。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場外配資”使購房者購買與其收入水平不符的住房,承擔了風險承受能力之上的貸款負擔,而“高評高貸”更是明顯具有欺詐性質。
多地近期出臺政策對首付貸“叫停”。3月以來,深圳市金融辦、互聯網金融協會先后發布通知,對深圳地區首付貸情況進行摸底,嚴禁企業開展高杠桿房貸業務。3月25日,上海樓市新政“滬九條”也提出,銀行應加強對購房人首付款的核查,購房人申請貸款時應承諾首付款為自有資金。
多位專家表示,央行設定首付比例限制是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措施,各類變種首付貸干擾了國家房地產政策,令首付限制成了擺設,導致購房信貸承受能力失真,也使金融風險進一步放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變種首付貸依然存在,說明我國民間金融管理存在短板,監管部門應對房地產金融服務平臺的業務范圍和準入標準嚴格規范,對于違規評估、嚴重高評的,應通過曝光、行業禁入等進行清理。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