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下午3點多,齊魯兒童醫院11樓新陽光病房學校的孩子們陸續走進教室,這天,他們要完成手工藝課和語文課。孩子們所用的課本是深圳大學一位教授特地編撰的《小課本》。
這家新陽光病房學校由專項救治白血病的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設立,是山東省第一家病房學校。
上課的孩子們
5歲的康康在醫院上學 4月1日下午3點15分,正式上課,這天是4個孩子,他們都戴著或大或小的口罩。4個孩子里有做了6次大化療的11歲女孩兒,也有剛剛住院半年的5歲男童——康康,去年10月13日剛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屬于重型急性白血病。
2015年10月14日,康康的父母帶著他住進了齊魯兒童醫院的血液腫瘤科。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康康已經經歷了多次大化療,已花費20多萬元。康康的父母全靠種地來支撐全家的經濟開銷。
康康的哥哥今年14歲,在河南上學。“康康和他哥哥特別親,但是,他最近卻鬧著要退學。他知道康康治病得花很多錢,不想去上學了,要去打工掙錢。我跟孩子談了一晚上,但他還是擰著。”說到這里,康康的母親眼圈通紅。
在醫院治療的這段時間,只要康康的身體允許,他就會纏著爸爸媽媽帶他來新陽光病房學校上課。
孩子們喜歡上手工課 假如沒得白血病,今年杜林西應當上小學二年級了,但因為生病,她甚至少有同齡人的朋友,也是因為生病,到了愛美年紀的林西剃光了頭發,每天都戴著帽子和口罩。
“你看這里,為什么要貼紅色的貼紙呢?這是因為書上小老鼠的衣服是紅色的,貼紙要跟書上的顏色對應起來,所以要貼紅色的貼紙。”杜林西做起手工課來非常認真,看起來,她跟同齡的孩子比起來要瘦小一些。“我已經做了三天的化療,還要再做五天,然后觀察三天,我就能暫時出院回家了,我想回家。”她一邊數著手指頭,一邊算著回家的日子。
一說到回家,病房里的其他孩子也坐不住了。“我也想回家了!”王紫晴說。去年4月份,王紫晴查出患有白血病,幸運的是,經過一年的治療,王紫晴現在的情況很不錯。
王紫晴旁邊坐著八歲的彤彤,他是一名“新生”。他只說自己很不喜歡醫院,不想再在醫院待著了,想回家。
孩子們做手工藝
上不了課就給老師發微信 兒童白血病是兒童階段最高發的癌癥,但70%的兒童白血病患者可以在2—3年的治療后被治愈,并回歸到原有的生活軌道。
2015年9月,齊魯兒童醫院的新陽光病房學校開始試運行,11月份病房學校正式開課。郭金路目前是齊魯兒童醫院病房學校唯一一名全職老師。“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特殊時期,治療周期需要幾年的時間,大部分孩子正處于剛開始要上學的年齡,但是他們不能失去接受知識、與同齡人交往的權利,這些孩子都是非常渴望上學的。”
郭金路說,目前她的工作就是給病房學校里的孩子們上文化課、手工課。新陽光學校的開課時間是周二到周六每天下午的3點40分到4點20分,課程設置為語文、數學、手工課、繪畫、音樂等科目相互穿插。
“相對于枯燥的病房,孩子們是非常喜歡來病房學校的,有時實在來不了,也會讓爸媽過來問老師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郭老師說,有些家長加了她的微信,孩子治療期間不能出病房,就會用爸媽的手機跟她聊天,而她只要有空就會帶著課本去給孩子們補課。
由于長期化療,不少孩子都成了“小光頭”
記者手記:家長擔心孩子的身體,老師憂慮孩子的心理 不同于冰冷的病房,這間不足20平米的“學校”布置得相當溫馨,病房學校不僅為孩子帶來了知識,也為孩子的治療生活帶來了陽光。
郭老師是最能看到這些孩子的變化的,“我遇見過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剛開始來穿刺的時候不哭也不說話,就是不愿與人溝通,能看出來她一直把事情憋在心里。后來在病房學校上了一段時間的課后,她變得愛笑了,也愿意與別人溝通了。”
郭老師說,父母們擔心的是孩子的身體,她更擔心的卻是孩子的心理。“醫生和護士們平常工作特別忙,無暇顧及孩子們在心理上的治療,病房學校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放松的平臺,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在治療之外維持一些基本的能力,不至于讓孩子病治好了,整個人卻荒廢了。”
目前齊魯兒童醫院病房學校的教師除了郭老師之外,還有一些志愿者,志愿者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才能工作,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基本還可以支撐起來。
“目前像這樣的病房學校在全國共有15家左右,但是還有更多患病的孩子需要這樣的病房學校,今年基金會將會增加8家院內病房學校。”郭老師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