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度市新河鎮位于青島市的西北部,是濰坊、青島、煙臺“雞鳴”三市地帶。是青島市的草編工藝品強鎮,也是山東省草編工藝品出口基地。工藝品產業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從360多年前的“辮莊”、“帽莊”到現在已成為“一鎮一品”的特色產業,使它能夠成為惠及千家萬戶的鎮經濟支柱產業,2007年工藝品產業成功被申報為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1.5萬多人從事草編加工產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鎮草編工藝品出口生產企業發展到40多家,規模以上加工企業23家,有15家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權。36個村都建立了草編工藝品加工點,共有加工點300多個,從事草編工藝品產業人數達到1.5萬人,占全鎮總人口的20%。產品由原來單一的草編產品發展到草、柳、木制工藝品、機繡、機釘及其他天然纖維工藝品200多個系列2000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歐美、英、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草編工藝品業成為全鎮增收富民的產業。
此外,目前,新河鎮工藝品產業發展達到三個“全國之最”。即:草編工藝品生產加工總量全國最大,去年,工藝品出口交貨值近10億元;機釘針數量全國最大,全鎮擁有機釘針設備1500多套;從業人員總量和比重全國最大,全鎮從事草編加工產業的人員達到1.5萬多人,占全鎮總人口的20%以上。
“公司+加工點+農戶”模式實現互利雙贏
據了解,目前新河鎮全鎮40多家工藝品企業都是新河鎮本鄉本土人員建立的,全都以“公司+加工點+農戶”的模式進行產業化和集約化經營。青島鵬程工藝品有限公司是新河鎮工藝品龍頭企業之一,每年產值均在4千余萬元以上。公司下設60多個加工點,每個加工點至少越有50個家庭參與加工生產。也就是公司實有參加加工生產的就達3000多人。當前,新河本地勞動力屢屢出現短缺現象,帶動了周邊灰埠、張舍、馬戈莊等地勞動力就業,萊州、昌邑諸城、淄博、臨沂等地也受到新河草編業輻射,僅外市及周邊地區參與草編業的勞動力就有2000多人。
此外,在日常加工生產過程中,參加加工生產的家庭獲利越豐厚,才越有動力和積極性,只有調動參與生產人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才會有高質量的產品和產值。所以,“公司+加工點+農戶”與農村家庭建立魚水關系和互利雙贏關系。
工藝品產業向集團化邁進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隨著工藝品產業的蓬勃發展,企業單打獨斗、分散經營的方式已經不適應市場需要,新河鎮建議實行產業集團化模式發展,把平度市境內的工藝品個體企業采取以新河鎮為基地,建立一個青島市范圍內的工藝品集團,采取集約化、規模化、城鎮化發展。消除各自為戰零星分散的局面,建議在新河鎮化工產業基地內,沿206國道北側建設一個500畝以上的工藝品城。讓業內有“全國草編看山東,山東草編看新河”的說法變成現實,為新河鎮的小城鎮建設增光添彩。
據悉,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諺語:不點燈,不冒煙,不用工廠不用店。不出門,不出院,輕輕松松把錢賺。這個民間諺語就是總結了工藝品不僅是低碳產業,而且是零投資無風險惠及千家萬戶的富民產業。一名普通家庭婦女在農閑季節,從事工藝品半成品來料加工就可以純收入7000元到10000元。一臺數字化控制電動縫紉機,一天按照八小時計算,它創造的經濟效益是700元,一個月是20000元的經濟效益。一年按照10個月計算就是20萬元的經濟效益。
接下來,新河鎮將以集團為支撐,以各鎮為輻射點,形成“集團連企業,企業連鎮處,鎮處連村莊,村莊連農戶”的工藝品產業鏈,把工藝品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打響中國草制工藝品之鄉的品牌。集團董事會可以按照全市鄉鎮發展不平衡狀況,實施工藝品精準扶貧開發轉移較貧困鄉鎮的勞動力。
文/圖 通訊員 陶法東 姜文靜 記者 禚佩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