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直刺蒼穹。作為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繞月,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之后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標志我國邁出了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如今,“嫦娥”系列已經到了五號,他們都有哪些高招呢?
●嫦娥二號成為太陽系小行星
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嗎?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后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我國探月工程總體分“繞”“落”“回”三步走。嫦娥二號原本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嫦娥一號成功完成繞月任務后,經論證,嫦娥二號成為嫦娥三號“落月”任務的先導星。有關測控數據表明,截至2014年年中,嫦娥二號已突破1億公里深空。
●嫦娥三號在月工作最久探測器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遠遠超出我們設想。原本著陸器和月兔號月球車的設計壽命分別是1年和6個月。”葉培建表示,這為我們對月球探測器的長壽命、高可靠性設計帶來幫助,也對國產元器件的評估帶來好處。
嫦娥三號已超期服役約15個月。它的著陸器一切正常。記者從國防科科工局獲悉,2月18日嫦娥三號著陸器成功自主“醒來”,進入在月球的28個白天—— 月晝。嫦娥三號著陸器上的月基天文望遠鏡等有效載荷及工程參數測量設備工作正常。
今年初,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準了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
葉培建表示,中國計劃2018年前后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為“照亮”嫦娥四號“駕臨”月球背面之路,一顆承載地月中轉通信任務的中繼衛星將在嫦娥四號發射前半年“布”到發地月拉格朗日L2點。
“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是第一次。探月活動中,利用中繼星實現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是中國人的創舉。相當于距離月亮8萬公里的地方‘布’了一個通訊站,可與地球保持全天候的通信。”葉培建說。希望這顆星是顆“長壽星”。這樣,未來幾年如果有別的國家探索月球背面,也可以得到中國中繼星的通信服務。
●嫦娥五號“小飛”為探月“打前站”
還記得“小飛”嗎?就是那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試驗器、探路者。2014年,“中國探月三期工程再入返回試驗”圓滿成功,從而驗證了2017年嫦娥五號從月球采樣后的“回家之路”—— 從地球軌道以第二宇宙速度,在大氣層上“打個水漂”實現降速,返回地球。
“小飛”由返回器和服務艙組成,設計上類似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和軌道器。“‘小飛’的服務艙和返回器在距離地球約5000公里的地方分離以后,返回器返回地球。服務艙繞地球抬升返回月球,為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實施及未來其他一些深空探測項目‘打前站’。”葉培建說。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