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9日,四年才會遇到一次的特殊日子,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國際罕見病日”。
BH4缺乏癥、苯丙酮尿癥、多發性硬化病……這些陌生繞口的醫學名詞成了他們做不完的噩夢:有些必須每天吃藥,不然就會變傻變癡;有些則不能吃普通人吃的食物,不然就是“慢性中毒”;有些常年坐在輪椅上,不能劇烈運動,否則會加速致殘……今年是第9個“國際罕見病日”,它的主題是“從不罕見”。罕見病種類很多,80% 的原因跟基因有關。面對這種看上去“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可怕疾病,面對這群“折翼的天使”,唯有提前診斷,堅定信心,才能減少疾病對他們的損傷。
疾病名稱:BH4缺乏癥 只有一種藥能彌補 18歲,人生的一道分界線,你不再是別人眼中的孩子,而是成人,要為父母分擔更多責任。而45歲的劉女士對這個數字充滿了恐懼:“18歲之后,給兒子的特效藥就不完全免費了,我們得自己承擔一部分,一年6萬元。對一個工薪家庭來講,是個不小的數字。”
這種叫“科望”的特效藥是BH4缺乏癥患者的唯一用藥。18年前,雙胞胎兒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沒幾天,劉女士平生第一次聽到這個醫學名稱:BH4缺乏癥。直到現在,她也只能借著網上的說明跟記者解釋:“這是一種極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代謝病。因為BH4合成或代謝途徑中某種酶的先天性缺陷,導致氨基酸代謝障礙,影響腦內單胺神經遞質的合成,患兒會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害癥狀、體征和智能障礙。”
簡單來說,兩個兒子體內的一種酶存在先天缺陷,只有“科望”可以彌補這種缺陷。也只有“科望”才能讓兒子跟正常孩子一樣,享受學習、運動、聚會帶來的歡樂。為了兩個兒子的病,18年來劉女士已經花去近200萬元。
在別人眼里,劉女士一家四口幸福得令人羨慕:兩個帥氣的小伙子,她和丈夫工作也很好。但同事、朋友,甚至兒子的叔叔嬸嬸都不知道,他們的兒子一直在受罕見病的折磨。“生了他們,卻給他們帶來這么大痛苦,我們要給兒子一個正常的人生!”
今年5月,兒子就滿18周歲了。之后 ,他們就得自己承擔兩個孩子一年12萬元的經濟壓力。
疾病名稱:多發性硬化病 打嗝半月的“美女病” 劉楊作為一名典型的罕見病患者,今年33歲的她至今未婚,18年的多發性硬化病病史,讓她成了青大附院本部神經內科的常客,反復住院、出院早已讓她和醫生成了朋友。“我得的這個病真是奇怪,癥狀五花八門,還經常搞‘突然襲擊’。”面對疾病,劉楊表現出的是樂觀和勇敢,這次住院的原因竟是連續打嗝近半月不見好。
從2月4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月17日,劉楊不停地打嗝,上溢,惡心,連睡個安穩覺都是奢侈。經過住院治療,病情有所好轉。
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鄭雪平介紹,劉楊所得的多發性硬化病俗稱“美女病”,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脫髓鞘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屬于罕見病的一種,發病率為1‰~10‰,且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多見,可引起各種癥狀,包括偏癱、徹底癱瘓、失明、大小便失禁、四肢無力等。
“這種病致殘性非常高,十年內坐輪椅的比例占一半以上,所以對壯勞力、處于生育期的女性來說影響非常大。”據鄭雪平統計,近3年青大附院神經內科登記在冊的病例數達到160例。而且,治療費用較高,平均每個患者每年至少花費10萬以上。
“我最渴望的就是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然而現在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奢侈。”劉楊嘆氣道,她時常回憶起患病之前的快樂時光,那時自己還是個92斤的漂亮姑娘,而現在由于激素的副作用,已變成200斤的“楊貴妃”了,走不到100米就累得氣喘吁吁,右腿使不上勁。
她的病始發于1998年3月份,左眼視力突然下降,三天后完全模糊,診斷為“球后視神經炎”。治療2個月后有所好轉,憑借著優異成績考入青島二中。不幸的是,在一次剛入學沒多久的校運動會上,跑步后她的右腿便動不了了。1998年12月8日生日當天,她在青大附院確認為多方性硬化病。
“拿到檢查結果的那一刻,我除了哭還是哭。”劉楊苦笑著說,從2000年以后她便休學在家,被爸爸用摩托車載著四處求醫。18年來,光醫藥費就花了30多萬元。
由于該病無法根治,容易復發,劉楊一直沒有穩定工作和固定收入,感情也一片空白。盡管如此,她選擇勇敢面對,退學后自學英語、會計,不僅考取了會計證,還積極參加街道的各種培訓,拿到了育嬰證、網頁編輯助理資格證等。還嘗試過網店運營,擔任銷售客服。
“爸媽對我百般呵護,親戚朋友也加倍支持,我應該懂得感恩,擺平心態,好好活著。”劉楊語氣堅定地說。
醫生:他們都是“折翼的天使” 文件柜里擺放著上百個文件夾,每一個文件夾代表著一位罕見病患兒,市婦兒醫院兒保科主任醫師張立琴對這些太熟悉了 ,哪個孩子對應著哪個編號都在她心里。
苯丙酮尿病、先天性甲低、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我們不想叫這些孩子是罕見病患兒,她們有另一個名字叫折翼的天使,而醫生就是保護這些天使飛翔的人。”張立琴說。
從事新生兒疾病篩查及長期內分泌門診工作,張立琴接觸過的罕見病患兒上千例。有些疾病的診斷相當困難,與疾病特點和有限的診療手段有關,因此有些疾病的診斷周期很長。
確診書上的那幾個字對張立琴何嘗不是一種心痛:“看著那么小的孩子,那么懂事,查出這種病誰都心疼。我能做的就是給這些患兒的家長鼓勵,在專業指導下好好治療。”
面對確診單,少部分孩子的家長不接受,張立琴便給他們一遍遍打電話,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對一些拒絕治療的患兒則通過三級婦幼保健工作網絡進行追訪;大部分藥物治療的孩子一旦遇上感冒發燒身體各項指標就發生波動,首先想到的就是張立琴……就像采訪中患者家屬說的:“自從孩子查出這病,我們家就多了個私人醫生,大事小事都找張主任。”
算時間,張立琴負責的這些患兒中,最大的也已經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了。每當聽到這些患者一切正常的消息,張立琴就會欣慰地笑笑。罕見病,并不罕見,它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只有提前進行診斷、堅定信心治療,任何“折翼的天使”都會變成“快樂的天使”。
什么是罕見病? 它又叫孤兒病,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見的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它的定義是,患病人數占總人口的0.65‰~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
作為青島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記者從市婦兒醫院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
2015年,通過免費新生兒疾病篩查出苯丙酮尿癥10例,BH4缺乏癥1例,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2例。
20年來,市婦兒醫院通過新生兒疾病篩查,共篩出苯丙酮尿癥158例,BH4缺乏癥16例,2010年以來確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29例。
另外,自2015年7月開始,又開展了對甲基丙二酸血癥、丙酸血癥、生物素缺乏癥、瓜氨酸血癥等26種疾病的篩查,這些疾病大都屬于罕見病。
山東省罕見病防治協會副秘書長、青大附院風濕免疫科醫生劉斌介紹,罕見病種類非常多,共有6000~8000種,中國有1600萬罕見病患者,山東省占100萬,青島也有幾十萬。
一般來說,70%~80%的罕見病與遺傳有關,70%在兒童時期發病。
目前,大部分罕見病靠藥物維持治療,其中5%的罕見病“無藥可治”。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 王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