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期間,民生話題成為街頭巷尾的一個熱議焦點。兩會落下帷幕后,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持續關注民生話題,為下一步的工作積攢調研信息。昨日,兩位市人大代表和兩位市政協委員,分別就養老、旅游、創客和地鐵話題進行現場調研,到基層了解最民生的話題和現狀,發現民生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走基層 養老
出場人物:市人大代表 潘漫
“醫養結合”讓老人有個好去處 對養老這個話題,市人大代表潘漫一直很關注,昨天上午,兩會剛結束她又馬不停蹄地來到李滄區的圣德老年護理院調研。“隨著老年化的加劇,養老這個話題越來越受關注,什么樣的養老模式最適合青島值得探討。”潘漫告訴記者,目前我市推廣的“醫養結合”模式讓不能自理的老人得到很好的照料,值得養老機構借鑒、學習。
【現場走訪】
養老院里老有所依 昨天上午,市人大代表潘漫來到圣德老年護理院時,不少住院的老人正在康復療養。“你們這里的設備還挺全,挺先進的。”聽了潘漫的話,院長朱紅燕介紹說,這里的康復對一些重癥后的老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名坐著輪椅的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已經能站起幾分鐘。朱紅燕說,他們對需要康復的住院老人實施專業康復,讓他們改善生活質量。
朱紅燕向潘漫介紹,自圣德老年護理院開業至今,先后收住久病臥床者1600多人,康復出院約260人,目前入住老人處于滿員狀態。護理院設置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中醫科、老年病科、康復醫學科、醫療專護科等臨床科室和放射、檢驗、特檢、藥劑等輔助科室,配備CT、C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設備,可滿足日常診療及危急病癥的搶救。
“這里的設備還挺齊全的,改變了我對養老機構的印象。”潘漫說。
老人能得到有效治療 圣德老年護理院采取的是“醫養結合”的模式,這是怎么樣的一種養老模式呢?隨后,潘漫又到護理院內實地調研。原來,護理院里對住院的老人實行分級管理,一些不能自理的老人住在專護區域。潘漫留意到,有的老人因為身體不舒服,還在輸液治療。朱紅燕說,這里的醫護人員很專業,對于老人的一些疾病,可以及時治療。
朱紅燕說,醫養結合的內涵,除了給老人提供好的醫療服務外,還關注老人的心理健康。進入護理院后,有的老人明顯不適應,甚至想回家,由此心理出現了問題。對此護理院成立了專門的社工部,關注老人的心理健康。每名進入護理院的老人,他們都會及時溝通,通過聊天得知他們的心理狀況。護理院曾經接待過一名老人,她的兩個女兒都在國外,考慮媽媽年齡太大,而且有慢性疾病,因此把她送進了護理院。剛進入護理院后,老人的心情很差,覺得女兒不孝敬她,感覺很失落,甚至經常在半夜哭泣。護理院發現這個情況后,立即安排專門的醫護人員和老人溝通,了解老人的心理動向,及時疏導。經過一個多月的耐心開導,老人已經完全適應了護理院的生活,還結交了不少朋友。
護理保險制度城鄉全覆蓋 潘漫比較關心“醫養結合”中住院老人的醫藥報銷,對此朱紅燕介紹了相關政策。她說,去年1月1日起,青島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正式實施,青島市建立了三險合一、城鄉統籌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新制度在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按照統一政策框架,建立了職工和城鄉居民統一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 (簡稱護理保險制度)。自此,護理保險制度首次開始覆蓋到全市農村參保人。
【建議】
要注重醫護人員技能培訓 青島的醫養結合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醫養分離的狀況,整合了醫療和養老資源,調動醫療機構利用閑置床位資源實現轉型發展,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暫不具備醫療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推動養老機構從住房型機構向護理型、醫護型轉型,提高了傳統養老服務機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潘漫通過走訪認為,“醫養結合”是不錯的模式,值得其他機構借鑒,“醫療養老”最大的優點是,住院的老人可以得到醫療護理。
潘漫認為,如果說普通養老機構對生活自理的老人而言是 “錦上添花”,那么醫養結合的護理院對許多半自理、不能自理的危重老人來說,則無疑是“雪中送炭”。隨著不能自理的老人越來越多,迫切需要一種既能提供日常養老服務,又具備醫療保障的養老機構。不過,潘漫認為,既然是強調“醫養結合”,那就一定要在“醫”上下功夫,養老機構的醫護人員要經過嚴格培訓,持證上崗,此外養老機構最好還要邀請一些大醫院專家定期到護理院,一方面提高護理院醫護人員的技能,還可以讓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看護。 記者 王磊江 攝影報道
■走基層 旅游
出場人物:市人大代表 札蒂·赫里利
“慢”旅游請遠方的客人留下來 前海一線是青島市最重要的旅游景區之一,“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代表著青島的旅游形象。每年夏天,前海一線都人頭攢動,有大量外地游客來青島看海避暑,但部分游客在青島游玩是“跑步前進”,早上從濰坊趕來,在前海沿走馬觀花逛一天,晚上還要趕去威海或者煙臺。怎么能讓這些遠方的客人腳步慢下來,把他們留在青島,深度觀光旅游?昨天,市人大代表札蒂·赫里利在島城前海一線調研,傾聽游客對青島旅游的看法,為島城的前海一線旅游“把脈”。
【現場走訪】
棧橋:游客和海鷗零距離接觸 “我和孩子是從臨沂來的,我們非常喜歡青島的碧海藍天,看著大海心情都舒暢很多,孩子還特別喜歡海鷗,已經喂了海鷗兩包餅干了。”外地游客孫女士稱。昨天是周末,很多外地游客趕在中小學校開學前,帶著孩子到青島親子游,而青島的標志性景點棧橋,是他們在青島旅游的第一站。昨天上午,市人大代表札蒂·赫里利在棧橋走訪時發現,很多外地游客看到在海邊與游客親密接觸的海鷗后非常驚奇,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我們在發展青島旅游時,應該大力倡導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用這樣的特色旅游來吸引游客。”札蒂·赫里利稱。
八大關:部分游客游覽時太匆匆 昨天中午,市人大代表札蒂·赫里利來到八大關景區看到,幾名外地游客坐在海邊的礁石上啃著面包吃著火腿腸,他們稱因為時間有限,來不及到景區外找飯店吃午飯,只好吃面包和火腿腸湊合一下。游客王先生表示,他是跟團來青島旅游的,青島市區導游只安排了一天的行程,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趕景點,剛剛出了海底世界,在八大關吃了午飯后,又要趕去五四廣場和奧帆基地游玩。他們在八大關前后只有半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感覺這里的景色很美,但時間太短了,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四廣場:紀念品店賣的還是老三樣 在五四廣場附近的游船碼頭,札蒂·赫里利關注到了正在銷售旅游紀念品的商店,因為還沒到旅游旺季,大部分商店仍然關著門,剩下的商店則在銷售珍珠項鏈或者貝殼制品。札蒂·赫里利表示,這些商店的外形跟周圍碧海藍天的環境不是很搭配,商店內銷售的旅游紀念品主要是珍珠項鏈、貝殼和珊瑚工藝品,大部分是南方城市生產的,沒有青島特色,很難吸引游客消費。
奧帆基地:高品質旅游吸引年輕驢友 “我在奧帆基地每天能看到很多來旅游參觀的外地游客,其中很多都是年輕人,他們喜歡奧帆基地這種旅游的氛圍。”札蒂·赫里利稱,很多年輕人追求的是高品質的旅游,如果自己是來青島旅游的年輕人,會希望坐在奧帆基地附近的海邊,端著一杯咖啡或者茶,聽著音樂,看著遠處的帆船在夕陽中緩緩返回。札蒂·赫里利表示,希望在奧帆基地周邊建設酒吧、咖啡廳、茶藝吧和多種休閑場所,滿足不同年齡段旅游者的需求。
【建議】
打造前海一線“慢”旅游 “青島市在前海一線的旅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將豐富的旅游資源精細化,讓來旅游的客人放慢腳步,細細感受屬于青島的味道。”經過在前海一線的探訪和調研,市人大代表札蒂·赫里利表示,在棧橋游覽的外地游客中,看海的多,但真正“玩”海的人少。旅游旺季的時候,一些海上旅游公司用小喇叭循環播放 “海上觀光,海上游覽,嶗山一日游”等信息,甚至主動招攬客人,讓游客心存疑慮。札蒂·赫里利建議,政府部門應該給正規的海上旅游公司,制定統一的標識,要求他們在旅游線路和價格上明碼標價,打消外地游客的顧慮。政府部門可以結合輪渡資源,把海上觀光變成海上巴士,把旅游和交通結合起來,讓在棧橋游玩后的游客搭乘游船直接從海上前往五四廣場或者嶗山,既方便了游客,又創造了效益。
札蒂·赫里利還建議,在前海一線打造慢旅游、休閑旅游、深度旅游,讓那些走馬觀花的游客們慢下腳步。比如在八大關景區的海邊增設統一的躺椅或者太陽傘,在景區路邊增設一些休閑座椅,讓游客可以坐下來,看看書,慢慢欣賞風景,讓美麗的風景和舒適的配套服務,共同把游客留下來。
還可以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在奧帆基地、麥島和極地海洋世界一線興建各種創意小店,鼓勵大學生入駐創業,把美麗的風景和青島的海洋文化結合起來,打造文化創意新景區。同時鼓勵這些創業者打造專屬青島的特色旅游紀念品,不但能讓游客買回家,還能讓他們看到紀念品時,能想起青島這個美麗的城市。
札蒂·赫里利表示,除了前海一線的景區外,還可以把嶗山景區、世園會景區和即墨溫泉度假旅游結合起來,讓外地游客在青島享受能讓身心放松的“慢旅游”,把青島的旅游產業做大做強。 記者 黃飛 攝影報道
■走基層 創客
出場人物:市政協委員 逄銘新
打造“移動孵化器”幫創客圓夢 創業政策環境越來越好,年輕創客越來越多,我市還將在“十三五”期間推出系列幫扶政策。昨日,市政協委員逄銘新來到位于臺灣路的“舉硯茶池”茶店,考察創客的發展情況,了解年輕創客徐艷艷的創業歷程和當前困難。逄銘新考察后發現,青島市的孵化器建設突飛猛進,為創客成長和產業發展發揮大作用,但對一些尚未入駐孵化器的創客項目,也應該多一些關注,尤其是創業之初的場地成本問題。他提出“移動孵化器”的概念,希望有關部門能關注,幫創客們實現夢想。
【現場走訪】
了解到創客真實狀況 徐艷艷來青工作的第一份職業是茶藝師,這一行改變了她的人生走向。2012年,徐艷艷與好朋友靳東菊開始創業,一間規模不算大的茶葉店成為她們的起點,一開始很迷茫,什么茶葉都做,沒有好的定位,后來她到云南旅游順便考察普洱茶市場,發現云南古樹茶的生存環境特別原生態,“茶葉是健康產業,就像嶗山茶受歡迎一樣,都是源于好的生長環境,而另一方面,普洱茶的文化底蘊深厚,很值得作為主營項目。”徐艷艷說,有了準確定位才能在創業大潮中堅持下來。
市政協委員逄銘新對普洱茶十分感興趣,聽了徐艷艷做普洱茶的主營項目后,提出是不是在儲存茶葉上壓進去不少資金?這讓徐艷艷產生了共鳴,她表示做普洱茶的理念是“品熟茶、藏生茶、喝老茶”,除了品鑒水平外,對經營者最大的挑戰是普洱茶的進貨,連續四年到云南采購普洱古樹茶,先后投進去六七十萬元,雖然日常銷售還算不錯,但仍有不少資金沉淀在倉庫里,“普洱的生茶必須要存一批,過十年八年后再拿出來味道才好,這是必然的投資,有一些生茶是不能賣的,必須存夠年歲。”幸好隨著大眾對普洱茶的喜愛,徐艷艷銷出不少普洱茶,資金上有壓力倒也能維持下去。
徐艷艷的小本生意竟然有如此大的資金投入,這讓逄銘新有點吃驚。逄銘新詢問創業之初是否享受過政府幫扶政策以及如今遇到的困難,“來走訪不能只是看看,我想盡可能了解創客的困難,看看能否協助對接有關部門,或者通過今后提交提案來推動解決。”在與創客的交流中,逄銘新笑稱不虛此行,既學到很多普洱茶知識,又了解到創客的真實狀況,非常有收獲。
理想是開一家專業茶行 “除了實體店,我們還在網絡上開店,現在也有了一些銷售額。”徐艷艷說,從創業到今天,她享受了一些政府的好政策,比如稅務上的免稅政策,她每月有3萬元的免稅額度,單單這一條就已經省下不少錢,節約了成本。另外,在創客快速發展的同時,她和很多創客之間優勢互補,采購物資是更多考慮朋友圈子里的創客們。但難題也有,“儲存了上千斤的茶葉,資金上壓力不小,在房租方面也有不小的支出,而且茶葉生意本身利潤也不高。”徐艷艷有一個小理想,就是開一家專業的普洱茶行,將普洱的銷售和儲存統一起來,而不是如今限于場地小,只能另找倉庫存茶葉,難以向顧客展示自己的存茶環境。“除了展示,還有存茶的知識普及,很多人家里收藏普洱茶,但都對存茶的質量很擔心,不知道存了若干年的茶葉是否放壞了,溫度、濕度都有影響。”徐艷艷對逄銘新說,還有很多創業幫扶政策,她并不太熟悉,希望以后能多研究,獲得創業的幫助,這樣才有實力去宣傳普洱茶文化。
【建議】
“移動孵化器”應提上日程 經過實地考察創客現狀,逄銘新發現,創客徐艷艷的專業性不容置疑,但投入資金和場地的確給她帶來很大壓力,這個問題也是多數年輕創客在創業之初所難以避免的,甚至有很多人擁有不錯的項目,卻因為資金、場地遭遇失敗,“首先是信息的不對稱,政府有很多好的創客政策,應該繼續加強宣傳,這可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形式,而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做好了就是政策‘盡人皆知’,做不好就是藏在深閨。”逄銘新認為,打造一個基礎信息整合的大平臺,并且積極宣傳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逄銘新提出一個新名詞“移動孵化器”,這是相對于現有的孵化器模式而說的,“孵化器對創客們來說十分重要,但不是所有的創客都應該進入孵化器創業,徐艷艷這類的便是如此,除非以后做大做強了需要集中辦公場地。”逄銘新認為,某些創客的場地問題,是不是可以考慮用“移動孵化器”來解決,創客租賃的辦公場地,根據業態分布,按照一定的標準獲得補貼或報銷,享受入駐孵化器的待遇,相當于到處都是孵化器,不再局限于某個固定的地方,既能擴大孵化器的覆蓋面,還能為更多創客解決實際難題,在具體操作上,希望政府出臺更詳細的政策,打造全新的“移動孵化器”政策,讓孵化器移動起來,盤活更多場地資源,幫創客實現夢想。 記者 陳珂 攝影報道
■走基層 地鐵
出場人物:市政協委員 李秋航
地鐵站點可配建立體停車場 隨著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的開通,島城市民翹首以盼的地鐵時代終于來臨。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關系到千家萬戶,對緩解市區交通壓力,方便市民日常出行,構建大青島發展格局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兩會上公布了我市“十三五”期間軌道交通發展規劃,針對青島地鐵未來發展,代表委員們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和提案。昨天,市政協委員李秋航走進運營中的地鐵3號線繼續進行實地調研,為公共交通出行“把脈”獻策。
【現場走訪】
首次坐地鐵感覺很新鮮 昨天下午,市政協委員李秋航和記者一起來到了地鐵3號線長沙路站,早就得知青島地鐵開通了,李秋航卻是第一次乘坐地鐵。地鐵對她而言并不陌生,北京、上海的地鐵都坐過,不過乘坐青島產的地鐵一切都很親切和新鮮,購票、刷卡進閘、乘車,李秋航東瞅瞅西看看,感覺有點興奮,由于是周末,不少市民乘坐地鐵游玩,車廂內乘客還不少,李秋航開心地和乘客攀談起來。“一直就期盼著咱們青島的地鐵能趕緊開通,盼了多年終于實現了,打心里感到高興。”李秋航說,這些年她一直在關注青島地鐵建設進度,每次看到路邊高高豎起的地鐵施工圍擋,就有種進去一探究竟的沖動,沒想到這么快就坐上了。比起外地地鐵,青島地鐵從車站到車輛都充滿了濃濃的海洋特色。
李秋航說,隨著我市機動車保有量的連年增長,道路擁堵這一城市弊病困擾著每一個人,如果地鐵建設能形成網絡,公共交通出行就能更便捷快速,那么相信不少人會放下汽車改乘地鐵或公交車出行了。“目前咱們的地鐵僅僅是開通了一段,客流還不算多,不過等形成網絡和體系,我相信會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李秋航對未來充滿期待。
年底在建里程將達304公里 不論是代表委員還是市民,對青島地鐵建設都特別關注。記者從青島地鐵集團獲悉,2016年是我市軌道交通 “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今年將以3號線年底全線開通運營為首要目標,加快1號線、2號線、11號線、13號線建設,開工建設地鐵4號線、8號線,同步推進6號線、12號線、青平城際前期工作。至2016年末,青島地鐵在建里程將達304公里,通車運營里程約25公里。在建線路、投資規模都將進入有史以來最高點。
據悉,今年青島地鐵建設的首要目標就是地鐵3號線的全線開通,確保南段5月份軌通,6月份電通,8月份開始綜合聯調工作,9月至11月空載試運行,年底前完成南段試運營前安全評價及試運營基本條件評審,確保3號線年底順利開通運營。2016年,2號線以確保東段年內實現貫通為目標,6月底前完成1個鋪軌基地建設,7月底前機電安裝進場施工;11號線地下車站完成75%,高架車站及高架區間完成90%,地下區間全部完成,軌道工程完成60%;13號線完成一期工程高架段架梁施工,鋪軌完成4公里,同時推進二期工程建設,3月底前完成第一批農林用地的征收,具備進場條件;1號線實現全面開工,關鍵節點進入正線施工,6月底前黃島段全面進入實體施工階段,年底前完成過海段開挖初支50%、控制中心基坑土石方開挖及靈山衛外電源土建工程施工。
“十三五”期間,青島地鐵計劃上報國家獲批5條線(青平城際、2號線二期、7號線、9號線一期、16號線及支線),建成通車6條線(1號線、2號線一期、3號線、4號線、11號線、13號線),啟動各功能區及城陽、即墨中心城區有軌電車建設。至“十三五”末,軌道交通通車運營里程268公里,在建469公里,日客運量230-280萬人次,占公共交通出行26%、中長距離公共交通出行的42%,形成主城區與“一谷兩區”之間、各組團內部兩個45分鐘交通圈,實現各組團外圍與主城區1小時快速聯系,全面進入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時代。
【建議】
地鐵站點配建“P+R”停車場 地鐵已經走進青島市民的生活,那么對于地鐵未來的建設和發展,代表委員們還有話要說。李秋航認為,青島地鐵在建設中應注意配建停車站,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在大力推進“P+R”(停車+換乘)停車場建設,“P+R”這種交通出行方式充分發揮了兩種交通工具優點,既利用軌道交通在中心城區的快捷性,又發揮了私家車在城市外圍地區的方便性,可滿足中長距離停車換乘服務,吸引小汽車使用者換乘公共交通出行,從而減輕道路交通壓力,同時有利于城市環保和能源節省。
李秋航建議在合適的地鐵站點建立立體式“P+R”停車場,設計在地鐵站的出入口處,以減少對路面交通的影響;收費以“中心區域高于非中心區域,非居住區高于居住區,白天高于夜間,景區旅游旺季高于平時”為基本原則。
市人大代表劉國平也針對地鐵建設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我市現有的軌道交通狀況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的要求,必須加大軌道交通建設的力度,加大項目工程前期工作力度,建議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集中力量、抓緊時間,在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線網規劃基礎上,盡快完成其他線路的報批工作,為項目加快推進提供規劃依據;提前開展征地拆遷、桿管線遷移、交通組織、綠化移植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同時要保質保量推進工程建設,積極創新建設模式,綜合運用并創新監管PPP等多元化建設融資手段,全力破解影響軌道交通發展的難題,使各項工程盡早竣工發揮作用。 記者 吳帥 攝影報道
相關專題:
聚焦2016青島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