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作為海濱旅游勝地,擁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環境,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條件得天獨厚。而現實的情況是,城市交通配套與旅游需求不相匹配,矛盾日益凸顯。受氣候等因素影響,每年7月份至9月份,以商務和旅游為目的的大量外地旅游大巴和私家車涌入,給前海一線帶來巨大的交通壓力。2月16日下午,在市人代會報到現場,市人大代表、交運集團董事長劉永康為青島的交通和旅游把脈支招,建議青島借鑒其他城市經驗,設立“公路旅游港”。
旅游季擁堵嚴重 據統計,旅游高峰期平均每天分布在青島主城區和周邊區域的外地車輛約20萬輛,以旅游為目的的約占40%以上。大巴車和自駕車主要從膠州灣高速、膠州灣隧道、濟青高速、跨海大橋、青銀高速路進入主城區,從2014年的統計數字看,這些路口入城旅游大巴達到8.3萬輛,同比增長11%。劉永康查閱統計數據發現,海底隧道高峰期車流量達到5.9萬輛,是2011年6月通車時的3.3倍,“大量外地游客和車輛的進入,既促進了青島旅游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交通擁堵、亂停車等問題,影響了城市的正常運轉。”
劉永康說,隨著本市“全域統籌、三城聯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有限的道路供給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交通需求。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旅游集散中心已日臻成熟,不僅滿足了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也提升了旅游文化層級。“我們應當借鑒這些城市的先進做法,結合青島實際,規劃建設公路旅游港,發揮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優勢,可疏導進城車流,調控景區人流,緩解主城區特別是前海一線的交通擁堵,助力宜居幸福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
設兩類“公路旅游港” 劉永康建議,以青島主城區為依托,擬規劃建設七處“公路旅游母港”,分別形成15公里(第一島鏈)和30公里(第二島鏈)左右為半徑的環狀分布帶。通過道路交通的接駁、換乘、擺渡的運營方式,實現港與港間、港區與景區、城區間的互聯互通和協同配合。
劉永康通過調研之后,提出設立兩種類型的“公路旅游母港”。其中,15公里環狀“公路旅游母港”可以設立在世博園南部或西部、濱海歡樂城周邊、黃島金沙灘周邊。這三處分別選址100畝地,打造以青島主城區為中心、15公里為半徑的環狀“公路旅游母港”,構建進青旅游的“第一島鏈”。此外,在嶗山區濱海大道王哥莊區域、城陽區北部、高新區核心區域、青西新區靈山衛區域,分別選址200畝地設立30公里環狀“公路旅游母港”,打造以青島主城區為中心、30公里為半徑的環狀“公路旅游母港”,構建進青旅游的“第二島鏈”。“這項工作需要長期規劃,有序進行,建議2018年之前建成。”劉永康說。
“這些旅游母港內都設立停車場等設施,并且為游客提供各種便捷服務。”劉永康進一步說,“公路旅游母港”主要實現兩大功能:一是在服務于“人”的方面,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通過實時監測,利用旅游直通車、觀光巴士、擺渡接駁車轉送疏運,有效調控進入景區、市區的游客流量。二是在服務于“車”的方面,做好旅游大巴和自駕車的停靠換乘,為車輛提供維修救援、安全檢查、駕駛員教育培訓等服務。
建議降隧道通行費 在推進旅游港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強配套措施的建設。“首先是車輛的規范,應用交運集團現有場站資源,讓外地和本市的旅游大巴車進站上、下客,實施人、車安檢,取締旅游車私設黑站點。”此外,降低本市營運大型客運車輛出入膠州灣海底隧道的通行費。“可在現有收費的基礎上第一步先降低50%,以提升大型客運車輛的通行能力和吸引力。”劉永康說。
如此一來,不僅將旅游產生的車流、人流通過公路旅游港進行擺渡,有效緩解青島主城區和旅游景區交通壓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還有利于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公路旅游港可為游客提供一攬子服務,延伸產業鏈,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活力。”劉永康說,通過公路旅游港,實施鏈條式的立體化服務,可優化青島旅游集散服務功能,延長外地游客在青島逗留時間,提高青島旅游的接待能力。記者 郝園園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