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祥夫妻二人都致力于萊西秧歌傳承。
在現實生活和藝術作品中,經過藝術處理的“丑”,具有一種特殊的審美趣味,丑中見美。萊西秧歌中的“丑婆子”便是這樣一個行當。為了讓更多的人走近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人孫會明的兒子孫中祥開始走出村子,向周邊輻射傳藝收徒20人。
“我最近又收了20個徒弟,只要感興趣大家都可以過來學,我們一般在趕集、廣場等時間場合公開表演。”萊西秧歌有一行當叫“丑婆子”,其表演動作獨特且豐富多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價值。盡管屬于“丑”行,但其表演藝術卻存在著濃郁的藝術美。自萊西市文廣新局結合非遺普查保護工作實際,圍繞非遺活態傳承,深入基層組織開展“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以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萊西秧歌傳承人孫會明的兒子孫中祥,不僅在萊西市沽河街道望連莊村收徒傳藝,現在,他還走進鄰村開始收徒,傳授秧歌中“樂大夫”、“嫚兒”、“丑婆”等角色表演技藝。
孫中祥告訴記者,為了幫助“徒弟”們更好地學習揣摩秧歌,他每到一個村都會住上兩三個月,“徒弟”們有疑問隨時可以去問他,他也隨時幫助大家解疑答惑,而且還會親自上陣帶著大家出去跑秧歌。眼見著2016年農歷春節即將到來,他還與“徒弟”們精心創造每一個秧歌動作,賦予每個秧歌動作以新的靈魂,以求在年前為廣大村民們帶去一場盛大的試聽盛宴。也希望能夠通過這些動作,使觀賞者能夠得到身心的愉悅。
“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知道咱們的萊西秧歌,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到每一個人身邊。”據孫中祥介紹,丑婆子是人們用來丑化、鞭笞后老婆、媒婆、惡婆婆等反面婦女形象的角色,因為以前的秧歌劇,大都是“勸人方”,演的都是民間生活瑣事。例如《劉媒婆》、《枕頭記》、《小姑賢》等,丑婆子是人們憎恨的對象,在藝術表演上,能令觀眾時而咬牙切齒,時而捧腹大笑,丑婆子形象是生活中各種反面婦女形象的產物。但是丑婆子所包含的客觀因素既來自生活原型,又不同于而高于生活原型,其舞姿在民間舞蹈領域更是獨樹一幟。觀看丑婆子的表演,一招一式,每一個動作,每一次亮相,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同觀賞一尊尊流動的雕塑。觀眾常常將丑婆子表演的成功與否,直接評價為整臺秧歌的好與孬。因此,如何表現好丑婆子,關乎整臺秧歌的品質。孫中祥說,非常感謝萊西文化部門對秧歌的重視,“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令更多人重新認識、喜歡上了萊西秧歌。
此外,為了著力打造萊西文化產業特色,全市還將實施重點突破戰略,依據萊西市文化資源分布狀況和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加強分類指導,突出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木偶戲藝術,把萊西打造成中國木偶戲藝術之都。
文/圖 記者 孫澳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