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盟店店主孫立國(左)在教顧客如何通過線上兌換禮品。
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不少市民開始置辦年貨并走親串友,按理說遍布島城街頭巷尾、小區街道的小賣部將迎來一年中中生意最紅火的時候。然而,受網購和大型商超的沖擊,多數以“夫妻店”形式經營的小賣部卻日益冷清,利潤下滑,難以為繼。不過,他們們紛紛謀求轉型。記者獲悉,目前已經有150多家小賣部聯合進行連鎖經營,一是通過集中采購降低成本,同時借鑒網購返券、會員積分等形式,市民在小賣部購物物也可以享受返券、積分兌換等優惠。業內人士指出,傳統小賣部“船小好掉頭”,在售賣生活必需品的同時應提供收發快遞、家政保保潔等增值服務。
■現象
社區小賣部兩頭受夾擊 又到了臨近過年的時節,在市北區同和路上開小賣部的王建明,往年都要多進一些貨。附近居民常用的油鹽醬醋、米面禽蛋、干果肉食禮盒等,再搭配幾種乳品和飲料的禮盒裝。都是過年老百姓走親串友的常備禮品,光憑著這些禮盒,小賣部也能多賣個兩三千元。但是今年,王建明不但沒有進貨,連店面也準備關張了。
王建明的店面不大,有40多平方米,鋪貨花了20多萬元,夫妻倆在店里忙活一天,生意最紅火的時候,每天的營業額都在七八千元左右。但是從去年開始,生意越來越差,一天能賣出去兩千多元錢貨,就已經算是趕巧了,有時候甚至連房租都掙不出來。這兩年為了讓生意好點,王建明沒少花心思,但生意始終在走下坡路。思來想去覺得,一是小賣部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周邊這兩年先后新開了兩個連鎖小超市,附近還增加一個大型商超。周圍的很多老顧客如今更習慣于去大超市買東西,不僅商品種類多,還實行會員積分,有些會員商品的價格,比他進貨價還低。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位于居民小區的小賣部發現,像王建明這樣遇到經營困境的不在少數。分析其中原因,多數店主認為,以往小區周邊還沒有大型商超,網絡購物還不是很方便的時候,小賣部幾乎是市民購買生活必備品的首選。但在網絡購物和大型超市的夾擊下,幾乎所有的傳統型小賣部都已經走到了“生死關頭”。一方面,分散單一的小賣部在進貨時,幾乎沒法跟供貨商議價,商品的售價沒有競爭力。另一方面,小賣部的商品比較單一,環境也吸引不了年輕人。
“現在年輕人都在網上買東西,年齡大的又去了大超市,咱的店怎么能開下去?”王建明說。
■轉型
加盟連鎖小賣部花樣增多 面對同樣的困境,島城已有不少小賣部在尋求轉型。位于佳木斯路上的華仁惠超市就是其中的一家。店主孫立國告訴記者,他的店投資40多萬元,雇傭了五六名員工,每天的營業額始終在七八千元左右,盈利甚微。嘗試了各種辦法生意不見起色,孫立國決定通過加盟來靠上“大樹”。經過反復考察,最終他加盟了每天惠智慧超市。門頭經過重新布置,超市出售的商品也經過了優化。新增了一項重要內容,凡是來店里購物的市民,都能拿到返券。
孫立國介紹,凡是來店里購物的居民,根據購買商品的多少贈送返券,返券由每天惠總部按月提供,從20元到100元不等,基本上在加盟店買100元的商品,就會送100元返券。居民憑借返券可以直接到網上兌換禮品,禮品包郵,快遞到家,比大型商超的會員積分還劃算。等于實現了“線下購物、線上返券”。返券優惠很快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嘗鮮。
更重要的是,加盟后孫立國店里很多商品的進貨價立即降下來了。“以5升裝的花生油為例,以往單獨進貨需要103元,現在加盟后的進貨價只有97元。”孫立國說,每天惠加盟店實行的是暢銷商品集中采購,需求量較大,跟廠商的議價能力也大,因此能拿到更大優惠價。同時,通過集中采購提高了進貨量后,每天惠還聯合廠家每周推出特惠商品,涵蓋調味品、休閑食品、糧油禽蛋、日化用品等,這樣便宜一點那樣便宜一點,來店購物的市民滾雪球般地擴大,孫立國店里的營業額節節攀升,如今已經達到了日均一萬五千元以上。
位于洛東小區的另一家小賣部也加盟了每天惠智慧超市。“以前覺得O2O 是大超市才干的買賣,現在咱這小店也能干了。”店主告訴記者,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小區的市民更愿意來他家購物,他還開通了自己店里的微信群,老顧客加群以后,群里每天會推送優惠商品信息。連老人們都經常到群里看什么商品在打折,打聽下一次搞活動是什么時候。
■出路
“夫妻店”還提供增值服務 像孫立國這樣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謀求轉型的傳統小賣部,目前島城已經有150多家。據青島每天惠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郭明新介紹,每天惠是總部設在深圳的全國性的連鎖品牌,目前全國已經近萬家加盟店。從2014年引入青島以來,青島市已經有150多家,僅市北區就有47家社區小賣部加盟,把傳統的夫妻店升級為智慧型便利店。
“社區小賣部是我們O2O 商業模式的基礎,居民只要在線下的便利店消費,就能獲得免費的線上禮券。”郭明新說,通過返券,加盟店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會員,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互動。等形成規模以后,所有的加盟店再聯合形成一個本地的特賣網絡,小賣部的商品也實現網上銷售。更重要的是,這么多加盟店聯合以后,就可以實現商品的集中采購,從廠家直接拿到更大的優惠,商品自然比其他的店便宜。
郭明新說,按照目前的擴張速度,2016年青島地區的加盟店預計將達到1500家,屆時集中采購時的議價能力就更強,從而降低所有加盟店的商品價格,為市民提供便宜的商品。同時,目前該公司正在籌備自己的物流倉庫和配送體系,屆時將實現所有加盟店的統一配送,實現加盟店之間商品的互補和調劑余缺。
而本地的特賣網形成后,加盟店的商品就能實現網上售賣,居民網上下訂單以后,可以直接到就近的便利店取貨,無需像網購那樣要等好幾天。郭明新說,今后,每天惠將根據市民的需求,在加盟店推出各種增值服務,比如收發快遞、手機充值、代繳水電費、家政保潔、租車約車……也就是說,以后便利店就是功能更完善的社區服務中心。
■分析
小賣部擁抱“互聯網+”要多聽多比較 島城一家大型商超的采購負責人鄭湘基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小賣部的經營越來越受到制約。“首先,店面環境跟不上市民的需求。”鄭湘基認為,小賣部主要針社區居民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基本需求,鋪面往往比較雜亂,商品結構缺乏合理的規劃。經營上基本是夫妻經營,談不上管理。這些都無法再適應市民的購物需求,尤其是80后逐漸成為社區的消費主力后,大型商超和網上購物逐漸成為常態。
“從渠道方面看,層層分銷的進貨渠道也無法與商超競爭。”鄭湘基介紹,傳統零售行業,流通成本幾乎占到了銷售價格的30% 以上。而社區便利店的利潤率一般在15% 左右,價格上根本無法與大型商超競爭,更不要提現在涌現的網商和微商。僅從這兩方面來看,鄭湘基認為傳統的便利店如果不謀求轉型,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不過,傳統便利店也有自己的優勢。”鄭湘基說,傳統便利店船小好掉頭,主要服務對象又是社區熟人,與市民的衣食住行最密切,更是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最小單元。只要跟上形勢,針對市民的貼身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務,例如提供送貨到家等增值服務,同時降低自己的采購成本,就能在網商和大型商超的夾縫中找到自己的盈利空間。
對于眾多便利店抱團“020”的現象,鄭湘基認為,加盟連鎖是轉型的舉措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便利店都適合搞加盟連鎖,連鎖也不是一把“萬能鑰匙”,一方面要結合自身的情況謹慎選擇,另一方面最好實地考察多方對比,不能一味聽信加盟企業的宣傳。
本版文、圖/記者 馬正拓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