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報評論員 李紅梅
面對產婦死亡事件,眾多圍觀者只是根據自己既有的經驗,選擇加入一個陣營,但其中缺乏證據的無端揣測,顯然跑偏了方向,有的甚至充滿了惡意。一起原本令人傷心的悲劇,反倒演變成一場眾聲喧嘩的鬧劇。
1月11日,一名產婦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隨后其工作單位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發公函要求醫院調查死因,引發廣泛關注。事隔數日,當事雙方對事件的表述仍然各執一詞,家屬到底有沒有“醫鬧”行為、醫院有無過失等核心問題尚無結論,而有網友質疑死者與丈夫所開公司涉嫌套取國家科研經費。(1月19日《法制晚報》) 年僅34歲的女研究員為了做一名母親不幸離世,確實令人惋惜,家屬找醫院討個說法,也可以理解。不過,痛失“青年科技骨干”的中科院理化所出面幫死者及家屬維權,北醫三院通過官方微博表示對死者盡到了搶救責任,中國醫師協會發公函力挺醫院,三個重量級單位的三份公開聲明,讓這起醫療糾紛披上了“頂級醫鬧”的色彩,引發網友持續關注和熱議。
隨后,網上傳出“死者家屬組織數十人‘醫鬧’隊伍打砸醫院,索要千萬賠償”的消息,死者丈夫否認有過打砸行為,希望院方公布監控錄像以證清白,而院方卻表示“不會公開監控,以免對家屬和受傷的醫護人員造成二次傷害”。那么,產婦死亡的那個凌晨到底發生了什么?是否存在死者家屬“數十人打砸”的“醫鬧”事件?既然院方已經報警,警方已經調取了相關監控視頻,真相如何只能等待警方早日公布調查結果。
不過,在產婦死因尚無定論、真相撲朔迷離的情況下,諸多圍觀者施展出“人肉”神功,將死者及丈夫的一些家庭隱私統統曝光,質疑死者與丈夫的感情是否真愛,質疑死者與丈夫所開公司涉嫌套取國家科研經費,甚至質疑這家“皮包公司”與楊女士生前單位中科院理化所有關聯……各種雜亂無章的消息充斥網絡,讓這起沸沸揚揚的醫療糾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真相卻離我們越來越遠。
眾多圍觀者只是根據自己既有的經驗,選擇加入一個陣營,有的指責醫院搶救不及時、方法不當,有的指責家屬胡攪蠻纏、巨額索賠……這些缺乏證據的無端揣測,顯然跑偏了方向,有的甚至充滿了惡意。一起原本令人傷心的悲劇,反倒演變成一場眾聲喧嘩的鬧劇。由于醫患雙方醫療信息和知識不對稱,醫學發展還存在很多未知和不確定性,再加上信任缺失,出現醫患矛盾在所難免。不過,無論出現什么樣的醫療糾紛,總有理性解決問題的機制、途徑和手段,醫患雙方既可以通過第三方醫療機構來調解,也可以選擇走司法程序維權。而作為圍觀者,我們也應理性發聲。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