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布不僅僅是手工活,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讓人思維不停轉(zhuǎn),從生活中找尋美的藝術(shù)和靈感。拼布制作出來的作品可以說是件藝術(shù)品,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錢包,可能就需要用到二十塊布料,而且細節(jié)的地方全部手工縫制,是一項非常細致的手工藝。在島城就有這樣一個“拼布達人”,年過六旬卻像孩童一樣不斷探尋著拼布里面的無窮樂趣。她還把自己的手藝傳授給了更多人,希望把拼布工藝一直傳承下去。
吃飯睡覺,腦子里都在構(gòu)思作品 長春路92號院內(nèi)一間二三十平米的小屋里,琳瑯滿目的全是拼布作品,有布畫、挎包 、抱枕、玩偶、掛件等等,每一幅都有各自的主題,上面的圖案內(nèi)容更是五花八門。或是戴著眼鏡的鄉(xiāng)村女教師,或是冒著炊煙的紅磚房,還有淘氣頑劣的猴寶寶……每一幅作品都安靜地立在格子里,禁不住讓人伸手撫摸。如果不是那些細密的針腳,很難讓人相信這些都是純手工制成。
這間拼布工作室的主人叫王鳳琴,年過60的她是個地地道道的“拼布達人”,接觸拼布已有15年時間,這間屋子的每一幅作品里都包含著她的奇思妙想,拿起這個店里的每一款作品,王鳳琴都能頭頭是道地給你講出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來。比如一只蝸牛造型的抱枕,王鳳琴給它取名《蝸居》,這是她送給女兒34歲生日的禮物,蝸牛身上背著一個大大的殼子,嘴是咧開笑著的,更有意思的是這個蝸牛的兩只眼睛還是睜一只閉一只的。“我就把這件作品寓意成女兒的生活,女兒像很多普通人一樣,住著一個不大的房子,背負著生活的壓力。但是我希望她無論醒著還是睡著的時候,都要開開心心的。”
王鳳琴對手工拼布的熱愛可以用“癡迷”來形容,“有時候走在大街上 ,看到一只普通的小貓小狗,可能突然就來靈感了,然后就趕緊找地方記錄下設(shè)計靈感。”即使是每天吃飯、睡覺的時間,王鳳琴的腦子里也在構(gòu)思著一件件作品。在她看來,關(guān)于拼布的壓線針法、拼接技法等,大家的水平可能都差不多,關(guān)鍵是創(chuàng)意,“要把每一件作品都賦予它不同的生命。”王鳳琴說她最愛拼布工藝的地方也就在于拼布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一款作品即使之前已經(jīng)想好了該怎么做,但在做的過程中仍會不斷出現(xiàn)很多未知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可以讓人懷著好奇而熱情的心一直快樂地裁、縫、拼、補下去。”
5525塊碎布制成巨幅照片 王鳳琴店里的拼布作品雖然種類很多,但有一款作品她今年堅持每月都要做兩件,那就是鑰匙包 ,這樣的習慣也被王鳳琴稱作是“半月刊”。“每月的1號和15號,我就推出一款新的鑰匙包 ,圖案內(nèi)涵各不相同,很多時候這件作品也飽含了我這半個月來對生活的感悟 。”王鳳琴拿出一款名為《可愛雛菊》的鑰匙包,圖案上面兩朵雛菊緊緊地擁在一起,但其中有一朵開始凋零,花瓣正在散落。王鳳琴說這是她為了紀念醫(yī)院里一位病重的老朋友,“我把對老朋友的思念也放進了這款鑰匙包里。”
工作室里還有兩款作品對王鳳琴來說意義非凡。一款是她的巨幅拼布照片,這款拼布照片是由5525塊碎布拼接在一起的,花費了她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才制作出來。近看照片的時候,你并不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玄機,但是退后幾步,你會發(fā)現(xiàn)照片越來越清晰。照片上的王鳳琴笑得很燦爛,被柔光籠罩著的卷發(fā)絲絲分明。“這是女兒按照我的原照片自己設(shè)計版樣拼成的,把照片放在電腦上,不斷放大像素,就形成了制作草圖 。拼布作品和數(shù)碼照片正好是相反的,越放大越清楚。”
另一幅作品是王鳳琴準備拿去希臘參展的,是威海一所小學的孩子們在布上所畫,然后王鳳琴又將這40余塊布縫制在了一起。“本來孩子們是畫在紙上的,畫的是他們眼中的世界,五彩斑斕的。我看過之后感覺孩子們的想法非常棒,就鼓勵他們在紙上再畫出來。從威海回來以后,我就把這一幅幅美麗的作品縫制到了一起,然后就形成了這樣一件巨作。”王鳳琴說不久之后她要去希臘參加一個藝術(shù)研討會,她就準備攜帶這件作品前去參展,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小朋友們眼中的美麗世界。
淘布料、針線也是一種享受 不要以為拼布只是簡單地縫縫補補,其實技巧很多。“首先,布料就要精選。我這店里不少都是國外的進口布。”王鳳琴小店不大,各種不同顏色、不同材質(zhì)的布料就占了一半的地方。
“如果你喜歡DIY ,買布就像買菜一樣日常。”王鳳琴經(jīng)常會到各地去淘一些各式各樣物美價廉的外單或進口布料。就像從細軟、瑣碎的百花叢中尋找自己需要的那片葉子,然后漸漸囤積起來,等著它們滋養(yǎng)肥沃的土地。“最好就是能淘到密度大、緊實的織物,這樣走針線時,才不容易扎出花邊,而且最重要的是,好面料不容易褪色。”王鳳琴說,“做一個東西要花很多心思并渴望長久保存,如果褪色了會很心疼。”
如今在王鳳琴的工作室里,已經(jīng)囤積著很多布料,棉、麻、燈芯絨、帆布、牛皮、不織布等各種材料都有。這些布有美國、日本產(chǎn)的,有意大利設(shè)計的,雖然進口布的價格比國產(chǎn)的貴了好幾倍,但與普通市場上能買到的相比,這些布的染色工藝比較好,色彩鮮艷,做出來的東西當然就會更漂亮。
除了布,好的針和線也需要進口。王鳳琴說,拼布相對一般手作而言難度稍大,穿針引線也需要集中注意力別被扎著。“有時候做完之后,對效果不滿意還要拆了重做,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即便艱辛而勞累,還要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但對王鳳琴來說,拼布的過程非常享受,有時候靈感來了,她可以在工作室里頭也不抬地坐上一整天。“從一個完全空白的東西開始構(gòu)思,到配色,再到最后花費很長時間做出成品,這種成就感是任何東西也比不了的。”
文/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 孫雅琴 圖/城市信報/信網(wǎng)記者 吳璟
將民間工藝傳承下去 為何王鳳琴會對拼布這門手藝如此熱愛?王鳳琴只是用“線與我有緣”來描述,她說自己與針線的淵源還要從小時候開始說起。王鳳琴小時候最愛看母親用心儀花布做一件搖曳生姿的旗袍,受母親影響,她從小便喜歡動手縫制布藝,自己設(shè)計做衣服,還自己琢磨著繡上幾朵花。
“今天的布藝創(chuàng)作,已經(jīng)不僅僅是老一輩人縫制的棉襖、母親藏在兒子背囊里的千層底,更多的是通過各種風格的搭配,裝點出的具有生活氣息的藝術(shù)品了,而這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是人人都可以參與的。”15年的拼布生涯里,王鳳琴小店里會員加學員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了3000多,其中很多客戶還成為了她的好朋友。“布藝是我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民間手藝,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可供選擇的題材非常多,也有很大的創(chuàng)意空間。作為民間藝人,我有責任把這種民間工藝傳承下去。”
如今的王鳳琴在開工作室制作拼布藝術(shù)品同時,還在學校里兼職布藝老師,把布藝的快樂帶給更多的孩子們。“現(xiàn)在每周一我要去天山小學上課,每周二去青島市第二實驗小學,每周六去少年宮……幾乎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當當?shù)模⒆觽兌己芟矚g我,還給我取了個名字叫‘鳳凰奶奶’。雖然忙碌,但看著有那么多人像我一樣熱愛拼布這項藝術(shù),心里面有說不出的高興。”
王鳳琴表示她想把自己的手藝傳授給更多人,把拼布工藝一直傳承下去。從2003年起,王鳳琴的店里有了自己的繡工,不但使民間手藝走上規(guī)模化生產(chǎn)的道路,還帶動了更多人傳承民間工藝。目前王鳳琴母女二人共同經(jīng)營著這間拼布工作室,她們已開設(shè)了布藝學習班,從頭開始系統(tǒng)教授運針、落線等基本功,愛好手工的人們都可以報名。這幾年,還有不少學校也把她們這里當作社會實踐的基地。在暑假、寒假為學生開設(shè)培訓班,一批又一批的“小傳人”有望從中產(chǎn)生。
(來源:半島網(wǎng)-城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