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肉雞生產與健康消費面對面”活動現場,花樣繁多的雞肉品種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
省畜牧獸醫局局長馮繼康表示,我省企業還是生產主導型思維,研究消費引導消費的意識不足。畜牧業的轉型要立足撬動消費,在市場教育和提高產品競爭力上下工夫,盡快實現從農牧企業向食品企業的轉變。
文/片 齊魯晚報記者 馬紹棟
雞肉價格遭腰斬其實市場空間大著呢 “屠宰企業產品庫存增加、雞肉銷售遲緩或停頓、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不高,雛雞價格大幅下跌、從業者損失慘重、企業資金鏈緊張,業界普遍困惑不安。”在上周舉行的山東首屆肉雞產業發展大會上,談及當前我省的家禽業形勢,馮繼康如是說。
的確,肉雞行業的連年低迷已經讓人“不忍直視”。據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監測,當前我省毛雞平均銷售價格7.59元/公斤,創年內新低,同比下降28.46%,環比下降6.53%,現在每羽商品肉雞虧損3-5元。
即使“實力雄厚”、能從資本市場上融錢的那些已經上市的“雞頭”們,也同樣在這波“危雞”中倍嘗艱辛。2015年上半年,益生股份、圣農發展、民和股份、仙壇股份四大上市白羽肉雞養殖企業凈利潤分別為-1.9億、-3.5億、-1.3億和859萬元。并且,這已經是肉雞危機的第四年,自2012年底、2013年初連續暴發“速生雞”、“禽流感”事件以來,有關“藥殘雞”“激素雞”的說法就一直籠罩著肉雞行業。
眾所周知,山東省是畜牧大省,更是家禽養殖大省,家禽的生產量約占全國的1/5,禽肉的生產量占山東整個肉類總量的40%以上,出口量占全國的60%以上,從業人員達到400多萬人。當前如此低迷的行業形勢在“重創”整個產業的同時,也引發了各方反思。
“白羽肉雞是全球第一大肉禽來源,世界人民都在吃,澳大利亞人均年雞肉消費量38.69kg,巴西人均年雞肉消費量36.13kg,美國人均年雞肉消費量43.91kg。”肉雞產業發展大會上,與會專家更是羅列出一大串數據來力證白羽肉雞在國際市場上是“雄雞”。
據了解,在全球市場,肉雞發展前景一直被看好。美國、歐洲的國家對肉雞的消費量占到整個肉類消費量的35%-40%。但在我國,目前人均雞肉消費量雖然已經從1984年的1.03kg增長到現在的9.05kg,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很低。
一邊是尚有四五倍提升空間的未來市場,另一邊卻是成熟度高、體量大的產業連遭重創陷入低谷。除了出口下滑、經濟下行等宏觀因素外,國內消費信心不足,不喜歡吃肉雞、不敢吃肉雞成為橫在畜牧生產和百姓餐桌間最大的坎。
對此,馮繼康總結稱,對于白羽肉雞這一畜牧主導品種和優勢產業,最大的問題是尚未根據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現實需求,開發出適合廣大農村和城市居民消費的特色產品,不利于擴大消費;養殖企業多是生產主導型思維,大多只關注提高生產總量,卻忽視了消費終端。平時對肉雞產品和吃法研究少,推廣、普及不到位,影響了家庭消費;尤其是對白羽肉雞及產品安全性、營養價值宣傳不到位,以致公眾對其存有很大誤解,制約了大眾消費。
畜博會引爆了行業但離消費仍太遠 10月30日上午,伴隨著攢動的人頭和涌動的人潮,第30屆(2015)山東畜牧業博覽會在濟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在當前經濟下滑、產能過剩、各行業展會均萎靡不振,一些傳統行業展會甚至到了難以為繼的大背景下,本屆畜博會卻人氣空前。由于人流較多,現場保安一度封閉各個入口,實施“流量管制”、分批開放。展廳內,更是人潮擁擠。言談中可以獲知,不少客商都是從周邊的河北、河南甚至更遠的省份趕來。
但記者發現,在人氣火爆的畜博會上往來穿梭的主要是來自畜牧生產各環節的“業內人士”。而普通消費者前來參會的很少。“山東畜博會辦了30屆越辦越火,行業吸附力越來越大,的確說明了山東第一畜牧養殖大省的實力和行業影響。但總體上還只是個養殖行業盛會,對我這種來尋找消費轉型經驗的人,幫助不大。”河北某生態農牧發展公司的齊先生心有遺憾。
其實,相較于去年,本屆畜博會已有意擴大了優質畜產品展示力度,推出了一些熟肉制品、奶品品嘗試吃及斗雞表演等消費體驗活動。在多年研究消費與品牌營銷的李女士看來,總體來說,本次展會貼近普通消費者的元素仍然太少,在當下行業困頓、急待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山東完全有實力、有能力發揮產業優勢,集行業龍頭之力對卡住產銷對接的消費環節集中發力。
李女士表示,在這一點上,去年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十屆世界肉類大會”和“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肉類工業展覽會”值得山東畜牧業借鑒。記者也曾參加那場行業盛會,彼時,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家國內外知名肉類企業參會,走在整個展會上,你可以感受到“消費導向”無處不在:各種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口水橫流的肉類制品隨時供你品嘗,肉丸、肉腸、肉餅、肉干,酸奶、奶酪、奶茶……甚至僅肉腸一個單品,也有幾十種口味。展會現場,廠家更是變著花樣吸引消費者參與,答題、互動、游戲、抽獎……活動環環相扣,
最終都落腳到具體的產品、品牌,讓每一個走到展臺前的消費者都有強烈的感官體驗。相較之下,這樣的展會無疑讓人印象深刻,對消費者來講也更加親切、接地氣。
正如一位福建展商所言:“屠宰一頭豬能掙多少錢?賣一斤豬肉才掙多少錢?要是比規模,我一年40萬頭的屠宰量在山東根本數不著,但是我掙的錢不一定比一家百萬頭屠宰企業少。”他告訴記者,早在四五年前,他就把精力放在花色各樣的終端產品研發上,因為他們堅信,如今的消費者對豬肉產品的需求不再是簡單“買塊肉”,而是食用更方便、分割更精細、產品更加多樣化、便捷化。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