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趁著退潮期間在淺灘挖海貨。 記者 楊博文 攝
“蛤蜊哪里去挖?青島去挖。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在棧橋附近挖蛤蜊是老青島的最愛,這一形容挖蛤蜊趣聞的老段子也經久不衰。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沿海的海貨又多了起來。昨天退大潮,在棧橋東側海域出現了一群挖海貨的市民。
扎堆海邊挖蛤蜊 昨天是退潮的日子,上午9時左右,記者在棧橋東側岸邊看到,大量市民下海抓蟹子、挖蛤蜊。上午10時,挖蛤蜊的隊伍最為壯觀,至少有數十人,這些人頭戴圍巾、腳穿雨鞋,都是本地市民“全副武裝”而來。
記者來到挖蛤蜊的市民宋女士旁邊,她身邊放的一個編織袋里已經裝滿了大大小小的蛤蜊。她指著沙灘上一個個鑰匙形的孔洞向記者介紹,這些就是“潛伏”的蛤蜊呼吸時不停吸水噴水形成的,通過孔洞的大小就能看出下面蛤蜊的大小。沿著孔洞下鋤,翻開來就能收獲一個蛤蜊。“我就在周圍一小塊地方挖,一上午就挖這么多,蛤蜊、海螺什么都有。”宋女 士告訴記者,她經常來來挖蛤蜊,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帶回家吃。“自己挖的蛤蜊很好吃,回去做菜或是包餃子都很鮮。”宋女士說,大多數市民去挖蛤蜊是為了好玩。記者發現,并不是所有人都帶著專業捕撈工具來挖蛤蜊,還有一些是“業余”挖掘者,路過時候覺得新鮮,也加入到挖蛤蜊的隊伍中。海灘上挖蛤蜊的現象也引起了不少外地游客的興趣,有人上前一探究竟,恍然大悟道“市場上的蛤蜊就是這樣來的”。有的也忍不住手癢,依樣畫葫蘆在沙灘上“比劃”起來。
環境改善數量增多 中國海洋大學的王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我市的蛤蜊主要是菲律賓蛤子,這種蛤蜊原產亞熱帶地區,后被引入我國,這種花皮蛤蜊每年夏末秋初時都會在青島海邊出現。“海灘里的蛤蜊會主動選擇適宜的環境生長,我市棧橋附近海域和第一海水浴場都是蛤蜊比較多的海域。隨著環境改善,近幾年數量比較多,退潮后的沙灘里就有。”王老師說。
常年來挖蛤蜊的市民趙先生說,只有退潮時才能挖蛤蜊,所以趕海挖蛤蜊必須掌握時間,而且蛤蜊隨著潮起潮落到處移動,前一天有市民挖過的地方,第二天退潮時還會有蛤蜊可挖。 記者 徐棟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