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千年的紫薇、600多歲的日本耐冬、500多歲的大紅楓、300多歲的大桂花樹……走進城陽流亭北后樓社區,儼然來到一個大花園。一個舊村改造的社區,8年時間先后投入2000余萬元,使綠化率高達55%。如今,小區里春天百花齊放,夏天綠樹成蔭,秋冬季節也生機盎然。
8年綠化小區變花園
走進北后樓社區,道路整潔干凈,路旁綠樹成蔭,鳥鳴聲不絕于耳。在居委會主任劉松孚的帶領下,記者繞小區走了一圈,上百年的樹木數不勝數,還有不少上千年的古樹等。小區廣場中心有一處觀景平臺,旁邊是一個巨型鳥籠。“鸚鵡、相思鳥、斑鳩等,里面的鳥類有七八種。”劉松孚說,平日里,居民喜歡帶著孩子來賞鳥。這是什么鳥?吃什么食物?孩子們在賞鳥的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北后樓社區2006年完成舊村改造,從那時起社區就開始硬化、綠化。“社區如此重視綠化,得益于一次去巴馬長壽村的考察。”劉松孚告訴記者,社區工作人員考察時,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樹特別多,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種樹,樹木覆蓋率高,空氣也清新。回來后,社區決定花大力氣綠化,陸續引入南方樹種。8年以來,社區連續投資2000多萬元,綠化率達55%,共引入120個樹種6000多棵樹,包括300多歲的大桂花樹、500多歲的大紅楓、600多歲的日本耐冬、近千年樹齡的百日紅,還有紫薇、香樟、樸樹、紅楓、木瓜、廣玉蘭、白玉蘭等等。
一年四季每季有景
“引進苗木之初,社區也是嘗試著進行。”劉松孚說,南方苗木在北方不易成活,剛引入時只是少量,栽植成活后,有了一定經驗,才會陸續大批量引進。同時,社區對苗木也是有選擇的,保證春夏秋冬一季一景。如春天有櫻花、海棠花、丁香花、白玉蘭、映山紅,夏天有紫薇,秋天有紅楓,冬天有梅花。如今,社區成了名副其實的百花園,不少市民慕名前來觀賞,這也讓小區居民備感自豪。
“如果四五月份來,那時百花盛開,小區就成了一片花海。”社區物業辦工作人員劉江孚說,而到了夏天,社區道路被綠蔭覆蓋,室內溫度30攝氏度的時候,小區里只有28攝氏度,小廣場成了居民最佳的避暑地。“小區里有花有樹,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空閑時,大伙都喜歡下樓散散步。”居民劉作琦說,小區環境好了,居民心情就好。
居民自發組成護樹隊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小區綠化也是居民自己的財富。”劉松孚說,如今社區里大樹成林,里面的名貴樹木花草也已經長開了,居民身在其中,對小區里的苗木也關懷備至。社區居民自發組成護樹隊伍,搭溫室、蓋草席、澆水、施肥、修剪,看到樹木生病了,還經常打打“吊瓶”。
記者了解到,北后樓社區在綠化的同時,還加大對環境衛生的管理力度。社區居民成立了23人的環衛清潔隊,負責小區95個單元樓的衛生管理和5.5萬平方米的路面清掃工作。“我們每天早晨3點多就開始打掃衛生,一天10多個樓道,要一直干到下午5點多。”社區清潔隊員王蘭英說,小區環境好了,居民的自覺性也高了,平時如果看到路上有個塑料袋,居民都會自覺停下腳步,彎腰撿起。
記者 王濤 通訊員 柳濤 攝影報道
[編輯: 林永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