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四學生手工制硯、被企業提前預訂年薪10萬。昨日,記者從黃海學院獲悉,該校博物館依托傳統文化打造“尚智工坊”,鼓勵學生用雙手“智造”,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精神、實踐能力,開啟他們的創造和想象力,為今后走出校門就業和創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大四學生手工做硯臺 昨日上午,記者在黃海學院博物館三樓手工創作中心 “尚智工坊”看到,在這個十幾平方米的小作坊里,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大四學生陳光和同學們正在手工制作硯臺,從構思、選石、切石到拋光、構圖、打磨,每一道工序,他們都力求精益求精。
寶瓶型石硯、鵝腹式石硯、仿唐式箕形硯、海螺形淄石硯……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了各式各樣的硯臺。“去年6月份,我們在學校牽頭成立了‘智造社’,為大學生搭建一個文化創意產品交流、展示的平臺,希望大學生們通過了解并發掘傳統文化,‘智造’出好的文化創意作品。”昨日,黃海學院博物館館長范國華說,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智造社”已經有十幾名成員,個別同學已能夠獨立完成自己的作品,還有不少商家向他們投來了青睞的眼光。
泡博物館揣摩古硯造型 “去年6月份,我在學校勤工儉學期間,看到博物館老師利用業余時間創作玉雕作品,親眼見證了一塊普通的石頭變成了一件情趣盈然的玉器。”陳光說,這種神奇的變化讓他對雕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老師那要了一塊壽山石邊角料,自己嘗試著雕刻,幾天時間,雕出了一個小茶壺,看起來還有模有樣。從此之后,他就著迷于雕刻,最初,他用青田石、壽山石這些材質較軟的石料雕茶壺、樹葉,慢慢地他轉而雕刻硬度更高的石材,跟著老師學習制作手工硯臺。“我們學校博物館有古硯展廳,收藏了百余塊古硯臺,我幾乎天天泡在里面,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揣摩古硯的造型及雕刻手法等等。”陳光說。
陳光花了2000多元從網上買來石料、雕刻刀,學習大量相關知識。“做硯臺的石頭硬度大、密度高,和玉雕不一樣。每塊石頭拿到手上,都是我的寶貝。有時要端詳它幾天幾夜,翻來倒去琢磨到底要把它雕刻成什么樣。”陳光強調,自己總是反復想很多遍才去動手,在石頭上畫圖,也是一遍一遍地重復,直到滿意為止。
“預訂年薪”10萬元 陳光是最早進入“智造社”的成員,目前已經被青島德硯堂制硯有限公司以年薪10萬搶先預訂。“我們本身就是做硯臺的企業,特別需要優秀的雕刻師,而一個好的雕刻師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現在具有動手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本來就不多,再加上陳光對雕刻很感興趣,能吃苦肯鉆研,雕出來的作品感覺也不錯。我們就提前和他簽訂就業協議,畢業后直接來我們這里工作。”德硯堂制硯負責人劉丕華說,對于硯臺雕刻師來講,手工制作能力是一方面,還需要有創意,例如要利用好石料的顏色、形狀,創作出別具一格的硯臺,這才是優秀的制硯師。“硯臺首先得看是什么硯臺石料制作而成,石質的好壞,色澤怎么樣,是否有裂紋以及硯臺的研墨優劣,雕刻的如何等,都直接影響到硯臺的藝術價值的高低。”劉丕華表示。
記者 劉海龍 攝影報道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