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上下班時間,在市南區龍江路、華山路丁字路口的位置,過往的車輛和行人都會看到一個身材瘦削的老人佇立在車流中,用不太標準的手勢配以簡短的吆喝,指揮過往車輛有序通行。昨天上午,記者見到這位名叫胡先智的志愿者,他已經在這里義務上崗一個月了。每天從早到晚,站馬路的時間超過8個小時。
記者 趙杰
熱心
六旬老人指揮 還熱情指路 “這個老先生天天在這兒指揮,起碼有一個月了吧,你們真應該好好表揚一下。 ”9月22日上午9時30分許,記者來到龍江路與華山路、大學路三岔路口時,胡先智身著半截袖襯衣,下身一條休閑褲,正站在路口,忙著疏導過往車輛和行人。旁邊一家百貨店的老板告訴記者,胡先智在這里義務疏導交通,不是一天兩天了。
記者看到,因為身處丁字路口,而且都是雙行道,胡先智需要同時兼顧三個不同方向的來車,遇到車輛正好在拐彎處交匯時,他必須首先示意其中一方停下等待,讓另一方先行通過之后,再放行前進。在他緊張忙碌地指揮下,路口通行秩序正常,車輛基本都能快速通過。不僅如此,此處毗鄰多處旅游景點,不時有游客模樣的人和外地車輛經過,停下向胡先智打聽道路。“信號山公園怎么走?”“迎賓館的門口在哪條路上啊? ”“我想去第一海水浴場,應該怎么走? ”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他都一一解答,給對方指明方向和道路,同時勸告對方盡量不要在路口停留。
緣起
路口經常堵車 平均持續40分鐘 為什么胡先智要在這個路口義務疏導交通呢?這還得從這個路口的交通情況說起,而對于這一點,緊鄰路口家住華山路1號的居民王先生最有發言權。 “我們這個路口,恐怕在全青島市都是少見的容易堵車路段,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要是放在以前,平均每天至少大堵車4次 ,一次堵車平均持續時間超過40分鐘。 ”龍江路、華山路路口以及僅僅百米之隔的大學路、華山路路口都是直角拐彎,而且此處道路并不寬敞,雙向通行,且只有兩個車道,過往車輛在拐彎時,視線很容易受阻不說,包括途經此處的411、217、220、221等多條線路公交車和旅游大巴在內的大型車輛必須占用逆向車道才能拐過來,遇到信號燈對向車輛在路口停車等候時,這邊的車直接拐不了彎,加上路口還有一棵大槐樹,又把馬路占據了差不多1米寬的位置,所以,這里非常容易發生交通堵塞。
堅持
每天10小時 上崗已一個月 忙碌一陣之后,胡先智這才得以抽空和記者聊上幾句。言談中記者得知,63歲的胡先智家就住在華山路上,他年輕時是青島自行車廠的工人,大金鹿自行車是他們這一代人乃至整個青島的驕傲。后來,工廠關停并轉,工人們各自尋找出路,他又在青島鋼鐵廠工作了多年,直至退休。然而,退休之后,胡先智依然是個閑不住的人,正好看到街坊鄰居們整天為了家門口這個路口的交通問題發愁,他干脆自告奮勇,做起了義務疏導員,這一干就是一個月,每天從早晨7時開始,一直到下午5時左右,有時候甚至拖到下午7時,中間就回家吃個午飯的工夫,這些天來從來沒間斷過。 “我都在這個地方住了十幾年了,所以對周邊道路很熟悉,一般人問路,都難不住我。 ”
“咱這個路段交通很不好,我們平時見到的太多了,人車爭道混行,亂停車,插隊,但是問題已經存在了,光是抱怨沒用,我們得拿出點實際行動來啊,我一個平民老百姓,能不能把自家附近這點路維持好,這就是為良好交通做貢獻了啊。 ”采訪中,胡先智表示,一開始他干這個事兒的時候,包括妻子和孩子都不理解,一天天下來風吹日曬的在大馬路上,“靠你一個人這點努力就想改變交通狀況,太天真了。 ”但是,倔強的胡先智卻不認同家人的想法,他依然每天早上準時出現在路口,時間一長,家人也不再說什么了,反而是過路的公交車駕駛員和附近的私家車主都和他成了熟人,經過路口時,時不時有人朝他翹起大拇指。
措施
交警有回應 增設疏導標識 這些天,也有讓胡先智和附近居民們高興的事情。前一陣子,居民們把這個路口的交通情況向多個部門做了反映,胡先智也找了轄區所在交警大隊文登路中隊,說明了此處情況,沒想到,很快就有了回應。 9月21日,民警帶領工人和施工車輛來到現場,先是在大學路上增設了兩個禁停標識,然后又在龍江路、華山路拐角處裝了一處廣角鏡,加上此前在華山路設置的禁停標識以及在路口施劃的黃色方格禁停區域線,這里已經有比較合理規范的交通提醒設施。
胡先智還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兒今年冬天可能就要搬離華山路,到小港的新房子去居住,到時候,龍江路這個路口的交通,他恐怕就很難繼續來維持疏導了,“有沒有人愿意接下來干這個活兒,我心里也沒個底,只能是我自己在這里一天,就堅持一天了。 ”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