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是86歲抗戰老兵于金柱與老伴兒孫蘭美結婚60周年紀念日。22日,老兩口的孩子們特意來到老人家中,提前為老人慶祝一番。當天,于金柱小心翼翼地拿出各種老照片、軍功章和紀念章等,向記者講述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故事。“我和老伴兒也斗嘴,但吵不起來,有事兒商量著來。”于老坦言,如今兒女都在身邊,他們覺得很幸福,“打仗那會兒只想著能吃飽飯就很好了,年輕人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啊!”
15歲就參軍打鬼子
“我們小時候過得很苦啊,要是能吃點白面饅頭,那簡直就是享福了!”于金柱老人今年86歲,看上去精神抖擻,除了耳朵有點背需借助助聽器外,身體十分硬朗。說起當初參加革命,老人有一肚子的話要說。“日本鬼子把年輕人抓回去做苦力,我兩次都被抓走了,兩次都逃了出來。”見過了日本鬼子的燒殺掠奪,于金柱心里充滿了憎恨。“我父親生病沒有錢治療,也沒有吃的,最終餓死了。”于金柱和母親一直過著窮日子,每天都盼著能吃飽飯。
后來,于金柱得知壽光北部有八路軍的一個根據地,就參加革命了,當年他才15歲。“因為年齡比較小,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后方搞生產,很少和鬼子面對面地打仗。”于金柱說,那個時候心里根本沒有別的想法,就想著把鬼子趕走回家種地。沒料到,抗日戰爭結束后,老人又參加了解放戰爭、國防建設,直到1954年才得以回家。
于金柱所在壽光的隊伍后來被收入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在解放戰爭中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等重大戰役。“解放戰爭結束之后,我們參加國防建設,我從南京隨同部隊被調往青島軍分區。”
軍功章有老伴的一半
在講述這些過往的時候,于金柱手里一直摸著自己收藏的寶貝。記者看到,于老將他獲得的各種獎章、紀念章等都小心收集起來,放在一個專門的盒子里,“你看看,我這里有抗戰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紀念章,我都好好收著呢!”
于金柱和記者慢慢聊著,他的老伴兒孫蘭美就耐心地聽著。“1954年我回老家的時候,我們村有個在青島工作的親戚,問我有沒有對象。得知我還單身,就給我牽線認識了她。”等回到青島,于金柱找了個時間,就約了見面。“我們兩個人看著都很順眼,接觸了有一年左右,第二年就結婚了。”記者了解到,婚后兩人育有3個女兒1個兒子,如今都在青島生活。
俗話說,“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這么多年過來,兩位老人辛辛苦苦撫養孩子們長大,實屬不易。“這些軍功章也有我老伴兒的一半,她辛辛苦苦照顧這個家,很不容易。”于金柱說,現在的年輕人一定不要忘記歷史,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要懂得感恩。
四世同堂家庭和睦
1955年9月23日,兩位老人在膠州領取了結婚證。現在他們已經攜手走過60載春秋。9月22日,老人的孩子們特意來到老人家中,為老人提前慶祝。“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兩位老人紅過臉,他們都是互敬互愛,讓我們也耳濡目染。”于金柱的大女兒于建新說道。“我們也吵架,不當著他們面。”聽到這句話,81歲的孫蘭美笑著打岔。
于金柱告訴記者,每個人都有一個腦子,想的事情不可能完全一樣。在遇到問題有不同的見解時,要讓對方把話說完,要尊重對方,凡事商量著來。“我們當然也有鬧矛盾的時候,但總是會有一個人先讓步,沒多久就好了。”孫蘭美告訴記者,不僅是夫妻之間,遇到任何人都不要生氣,“生氣是傷自己的身體,而且很多事情仔細想想,也不值得生氣。”
“我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非常和睦,我重外孫也兩歲半了。”于金柱說,他閑下來就下下象棋、打打門球,活得很舒服。“我們老兩口身體都還可以,還得繼續享福呢!”于金柱笑著說。 文/本報記者 郝園園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