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7時01分,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不僅標志著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三級液體運載火箭,動力系統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具有無毒無污染、發射準備時間短等特點,主要用于滿足微小衛星發射需求。該型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它的研制成功,填補了我國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空白,對于完善我國運載火箭型譜、提高火箭發射安全環保性、提升進入空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發射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研制的開拓一號、希望二號、天拓三號、納星二號、皮星二號、紫丁香二號等20顆微小衛星,主要用于開展航天新技術、新體制、新產品等空間試驗,對于促進我國微小衛星發展和新技術試驗驗證等具有重要意義。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考核了運載火箭方案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檢驗了運載火箭水平總裝、測試、運輸和整體起豎發射模式的可行性,驗證了一箭多星安裝、分離釋放、入軌控制等新技術,獲取了發射飛行技術參數和可靠性數據。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10次飛行。
■延伸
“紫丁香二號”
由學生自主研制 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20日7時01分,由該校學生團隊自主設計、研制與管控的納衛星“紫丁香二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我國首顆由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制與管控的納衛星。
“紫丁香二號”是哈工大研發的第五顆衛星,重12公斤,對探索微納衛星在未來航天裝備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具有積極意義。
長征五號將和
探月三期發射場合練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載有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合練產品的專用運輸船20日從天津港起航,駛往航天發射場,將與先期抵達的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合練產品共同開展發射場合練任務。
據介紹,此次發射場合練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研制關鍵里程碑節點,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和探月工程三期與發射場的第一次全系統實物演練。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全新研制的、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計劃2016年擇機進行首次飛行試驗。
目前,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研制進展順利,預計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擇機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實現我國無人月球采樣返回的目標?!?br>
幕后
“長六”研制團隊
平均年齡34.5歲 撼天動地騰空而起的長征六號,成功將20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位航天“大力士”的研制團隊是一群平均年齡僅34.5歲的年輕人。
?。纺昵?,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老航天人”張衛東接過長征六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的任命時,心里沉甸甸的。他將帶領一支平均年齡不超過28歲的年輕人,研制一種全新的火箭。我國現役火箭大多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定型,研制新一代運載火箭既充滿了激情與挑戰,也充滿了困難與風險。這些剛跨出學校大門沒幾年的年輕人行嗎?
年輕的航天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拼命和創新精神,很快讓他刮目相看。發動機自生增壓系統、燃氣滾控、“三平”測發、復合材料夾層共底貯箱、新型電氣系統……一個又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一輪又一輪輪通宵達旦的討論中不斷地被提出、研討、論證、試驗、改進。不到半年,年輕的團隊就完成了火箭優化方案,解決了運載能力、測發流程、整體起豎可行性、火箭可控性、新型結構方案等幾大難題,總體技術指標滿足了立項要求。2009年8月火箭正式批復立項,命名為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代號CZ-6。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從此又多了一位新成員。
夾層共底貯箱的研制是一項全新技術。貯箱材料要承受液氧、煤油兩個獨立系統的正壓、反壓載荷,還要抵抗液氧和煤油之間近200攝氏度的溫差。2012年8月,研制團隊終于迎來了夾層共底的低溫強度試驗考核。誰知在3天后,拆除試驗工裝后發現共底上面板發生了皺折現象。年輕的副總師李程剛帶領大家一起歸零,認真分析每一個可能導致產品故障的原因。一次次召開內部專業優化方案、一趟趟探訪原材料低溫性能測試車間、一天天持續20小時蹲守低溫打壓試驗現場……李程剛的身體終于熬不住了,發燒住進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腦膜炎。病情剛好轉又立即回到單位。經過15個月攻關,夾層共底貯箱終于通過全部工況的考核。
揭秘
新一代運載火箭“新”在哪兒? 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飛箭,長征六號“新”在哪里?記者走訪了長征六號抓總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1
多星發射
創造紀錄 為了滿足多星發射的需求,長征六號火箭還在國內首次采用了全透波衛星整流罩,使衛星整流罩具備了全向透波能力,有力改善全箭力學環境和衛星環境條件。
通過對多星發射技術的探索,還形成了系列化、標準化的多星發射接口,為今后進一步降低衛星發射成本、提升多星發射能力奠定了技術基礎。
2
回收利用技術
國際未有先例 長征六號首次采用了我國最新研制的高壓、大推力、無毒、無污染的補燃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火箭起飛推力1200千牛。
為了獲得更大的運載能力,長征六號火箭采用了一系列全新的設計方案,獨特的發動機氧箱自生增壓技術是最大亮點。這項回收利用的航天新技術在國際上從未曾有過先例。
3
“三平一快”
測發新模式 在傳統概念中,火箭執行發射任務,都需要分段運輸至發射場,再在塔架上完成各子級的垂直吊裝總裝和測試。長征六號創造性地采用了“三平”測發模式,對現役火箭的測發模式進行了徹底變革。
所謂“三平”,即“水平整體測試、水平整體星箭對接、水平整體運輸起豎發射”?;鸺谒綘顟B下在廠房內完成全箭總裝和測試,同時將整發火箭水平放置于專門研制的自行式整體運輸起豎車上,由起豎車將火箭水平運輸至發射工位,并完成水平對接、翻轉起豎、垂直定位、燃料加注和發射等動作。大大簡化了發射區操作時間和發射臺占用時間。
4
航天“智造”
邁向4.0 據介紹,長征六號在設計中采用了全箭數字化協同研發及一體化總裝集成技術,形成了從總體到分系統到重要單機、自頂向下的數字化設計流程,建立覆蓋總體、分系統及關鍵單機的三維數字樣機,大大降低了研制成本。
為了大幅降低火箭自重,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次采用大溫差隔熱復合材料夾層共底貯箱。經過16個月研制,上海航天最終攻克一系列難題,并掌握了激光掃描及仿形加工、結構件整體膠接成型等一大批自主關鍵技術,有力推動了航天制造技術快速發展。
5
全新的火箭
“神經網絡” 控制系統是火箭的“神經網絡”。長征六號緊跟國際運載火箭發展趨勢,將控制、測量、供配電組成全新的電氣系統,實現了箭上信息一體化、供配電一體化和地面測發控系統一體化,有效提高了火箭電氣系統的先進性、可靠性與適應性。
在控制系統中,采用了“雙八表捷聯慣組組合導航”技術和“迭代制導”技術,實現更高的導航精度,以確保衛星入軌精度達到百米級,在太空實現點對點的“上門投遞”。 本版文圖均據新華社(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