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泰來
9月7日一早一晚,濟南歷下區發生了兩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值得一提的是兩起事故均發生在路口。 其中一起發生在早上5點,一名89歲的老人早起晨練,過馬路時被輕型貨車撞飛,經搶救無效身亡。另一起發生在晚上10點,一輛闖禁行區的渣土車在右轉彎時將一輛電動車卷入車底,電動車主傷重不治而亡。
手術傷口老不好,創口處有線頭冒出據紀先生的親屬康先生介紹,紀是齊河人,來濟南打工,幫一個老板搬運瓷磚。7月28日,他在摞瓷磚的時候瓷磚突然倒了,砸到了他的右腿,當場被砸骨折,隨后被趕來的120急救車送到了附近的市立四院。4天后,紀先生在骨二科進行了手術。
在接下來一個月中,紀先生一直在住院接受治療,令紀先生感到納悶的是,雖然已經治療了一個月, 但傷口還是未完全愈合,只結了薄薄的一層痂,傷口處甚至還有膿水流出。不過,醫生告訴紀先生不必擔心,“回家換換藥三五天就能好了。”8月31日,紀先生選擇出院了。回到家后,紀先生堅持給手術傷口換藥,但眼看著一周時間過去了,傷口還是沒像醫生說的那樣愈合。9月8日這天,當紀先生再次打開繃帶換藥時,發現手術創口的地方有類似紗布的線頭,不過他沒太在意。兩天后,線頭出來的更多了,紀先生這才發現這些線頭竟然是一塊醫用紗布。
“會不會是醫生做完手術后, 忘記將紗布取出來就縫合傷口了?”紀先生猜測。9月11日中午,在幾名親屬的陪同下,紀先生又回到市立四院骨二科,找到了當時的主治醫生。“大夫一看說這就是個棉球, 然后伸手往外拽,一拽發現還很長,他又說是手術用的引流條。”康先生說。
看到這個情況,紀先生確信這就是醫生手術后遺留在他體內的,于是不再讓醫生往外拽紗布,希望醫院能給他們一個說法。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醫院方面堅決否認傷口里冒出來的這塊紗布是他們醫院的。康先生說,從市立四院出院后,紀就沒到別的醫院看過病,平時換藥也就在傷口部位涂點外敷藥,根本不知道紗布是怎么進入到傷口里的。
89歲老人斑馬線上被撞飛 這是7日早上的5點,天已經蒙蒙亮,“咣”,伴隨著一聲巨響傳來,和平路燕子山小區東路交叉口一斑馬線上,一輛輕型貨車將一名老人撞飛,老人在七八米外墜地,傷勢嚴重。
“老人是燕山小區的住戶,姓王,現年89歲,家人和鄰居反映老人身體挺硬朗,每天早晨都差不多這個點出門晨練,沒想到遭遇這樣的意外。”歷下交警大隊交通肇事處理中隊副中隊長鄧家驥介紹,因為傷勢嚴重,老人被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最終失去了生命體征。民警介紹,經調查,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型貨車駕駛員楊某在經過路口時沒有減速慢行,也沒有做到細致觀察。57歲的楊某已經有19年駕齡,類似的情況他是第一次遇到。“當時沒有看到人,等看到時人已經到車前來不及了。”楊某說。
“但從監控視頻可以明顯看出貨車在經過路口時沒有減速,目測車速較快。”鄧家驥說,交警判斷貨車司機要對事故負全責。
渣土車大路口再吞一命 早上老人被撞的事故處理完,到了晚上10點,歷下交警就又接到了一條事故報警,這一次肇事的是一輛大型的渣土車。
“地點在歷山路與花園路路口,當時,渣土車正沿花園路由東向北右轉彎,適遇市民侯女士騎電動車沿花園路行駛到路口, 渣土車在轉彎的過程中將電動車連人帶車卷入車底。”鄧家驥說,由于傷勢過重,現年48歲的侯女士被送到醫院后經搶救無效身亡。
經過調查,肇事司機李某,商河人,現年28歲,持有B2駕照,駕齡三年,在其車內發現的通行證顯示通行證有效期要從第二天才開始。“事發時李某駕駛的渣土車沒有從事發路段通行的權利,屬于闖禁行區域。”鄧家驥說,同時,肇事渣土車在右轉彎時也沒有按照規定走右轉車道,而是不按導向車道從直行車道右轉。
“從監控中可以看出,當時右轉車道上有三輛車在等候右轉。速度較慢,李某是為了爭那幾秒鐘的時間而從直行車道右轉。”鄧家驥說,李某只是為搶幾秒鐘時間,結果卻奪去一條人命。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