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50年代到上世紀70年代,全國開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崢嶸歲月里,島城青年也紛紛投身到廣大農村,在最艱苦的基層為祖國的建設貢獻青春和熱血。今年9月11日到13日,青島300余名“知青”自發來到當年“上山下鄉”的地方——山東蒙陰縣岱崮鎮笊籬坪村,回到工作過的原山東民豐機械廠舊址,追憶青春年少時激情燃燒的歲月。
老同事相見抱頭痛哭 原山東民豐機械廠始建于1965年,地處沂蒙山區,位于蒙陰縣岱崮鎮笊籬坪村,占地66萬多平方米,當年擁有職工近1500人。一大批優秀的職工群眾從省內外各地匯聚到這里,投入到生產建設事業中。到上世紀90年代,大多數當年來此“上山下鄉”的職工回到城市。今年是建廠50周年,當年在民豐工作、生活過的老中青三代部分職工及好友,自發組織重回岱崮聚會,回憶逝去的歲月。
現在的原山東民豐機械廠舊址已經成為山東蒙陰縣岱崮地貌景區“上山下鄉旅游度假村”,度假村的建設以民豐的原有建筑有基礎,盡可能保留了原有風貌,以再現的方式呈現民豐人生產生活的情景,成為“知青游”的品牌景區。
9月11日起,原民豐職工從天南海北趕來,其中年紀最大的快80歲了。老同事、好朋好友離別多年重聚,相擁在一起流淚的場景,一次次感動著記者。
上學結婚生子都在這 今年56歲的王麗仿佛重新回到了年輕歲月,王麗是從6歲就隨父母從青島來到民豐,在這里經歷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就業、結婚、生子,在這里共生活了29年。王麗一直在這里讀完高中,在岱崮農村插隊2年,最后在民豐就業,從事劑量檢查工作。丈夫于建國和王麗一樣,也是隨父親來到民豐,于建國長王麗3歲,兩家屬于鄰居,兩人屬于“青梅竹馬”。“我們倆這輩子幾乎就沒分開過,上學時在一個班,插隊時在一個村,就業在一個工廠,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能惹出我們倆的回憶。”王麗對記者說。
回饋鄉親捐助困難戶 原山東民豐機械廠的職工來自全國各地,本次聚會共到場近700人,僅青島就有300余原職工前往。72歲的徐永生是青島職工團隊的主要組織人,他從1965年建廠就成為民豐職工,曾當過汽車隊隊長。這么多年過去了,他永遠忘不了當年岱崮鄉親的支持。“當時,職工雖然有糧票,但是勞動強度大,有時候還是吃不飽,我們就到鄉親們家里,鄉親們雖然自己也吃不飽,還是會往我們懷里塞煎餅。”
為了回饋岱崮的鄉親們,這次聚會人員向笊籬坪村等村委、山東東蒙企業集團及岱崮鎮政府贈送了牌匾,向幫助支持廠區建設的笊籬坪村的老黨員及困難戶捐助了善款。 本報記者 張同順
■鏈接
原山東民豐機械廠 原山東民豐機械廠1965年建廠,實現了當年批復、當年設計、當年建廠、當年投產,成為當時企業的標兵。建廠以來,通過民豐人的不斷努力,該廠多次被評為“優勝單位”,榮獲過“大慶式企業”等榮譽稱號,在技術水平上,該廠也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當年,懷著“獻完青春獻子孫”的意志,熱血青年們來到民豐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到上世紀80年代,在需求形勢的變化下,民豐的效益下滑,后搬遷到臨沂。
岱崮地貌景區 在綿延800里的臨沂腹地,有一處山形獨特的“岱崮地貌”,與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嶂石巖地貌并稱中國五大造型地貌。近年來,蒙陰縣下大力氣推進“岱崮地貌”景區的保護與開發,圍繞原山東民豐機械廠蘊含的豐富歷史人文內涵做文章,并成功獲批省級地質公園和國家3A級旅游區,同步啟動了世界地質公園申建工作。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岱崮地貌景區相繼打造了上山下鄉旅游度假村、人民公社、田園公社、國內首家洞穴式地質博物館等景點。本報記者 張同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