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西新區東南沿海海域,有一個名叫齋堂島的海島與瑯琊臺遙遙相對。這個面積僅0.46平方公里的小島對靈山島、沐官島等其他島嶼來說,很是微不足道。但卻因沾了秦始皇、徐福等傳說被譽為“海上仙島”而聲名遠播,也因此成了旅游度假勝地。昨天,本報《瞰新聞》海島行系列的第四站就選在了這里。
記者 王漢峰 攝影 宋新華
遠看 小海島郁郁蔥蔥 站在陸地上看齋堂島,只見南側的山頭郁郁蔥蔥,向北綿延一條長長的“尾巴”。據介紹,齋堂島四面環海,海拔69米,距陸地0.7公里,與千古名勝瑯琊臺隔海相望,島內面積0.46平方公里,南北約1。6公里,東西約0。25公里,岸線周長5.18公里。島上面積狹小,地形復雜,交通主要為村內街道,無環島公路。
齋堂島和瑯琊港碼頭之間,有一艘120馬力的鋼制“瑯琊號”交通船,用于島內居民和外來游客陸島交通使用,擁有獨立航線及停靠碼頭。“瑯琊號”交通船由原膠南市政府扶持,瑯琊鎮人民政府購買,總投資80余萬元,于2007年7月31日建造竣工,2008年1月投入運營,工作人員6人,客座定員50人。該船每天運營10個半小時(夏季11個半小時),全天往返16次,審定票價每人為10元,對外執行價為6元,本村村民為1元,60歲以上老人及學生免費。
登島 處處可見漁家宴 上午10時許,記者一行登上了去齋堂島的渡船,十幾分鐘后就到達了島上的碼頭,碼頭的四周停滿了漁船。這里的海水清可見底,甚至連海底游動的魚兒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向導說,齋堂島分中島、南島(亦稱前島)、北島(亦稱北島)三個自然村,現統稱齋堂島。南島高69.6米,北島高27米,南北相互連接。目前,島上村民集中居住,現有居民379戶,人口1083人,其中黨員21名。主要有石姓、肖姓居民,清末時分別從附近陸地石家村、臺東頭村遷此立村。走在村子里,漁家宴比比皆是。“來了咱們島上,就是吃海鮮。”向導小張說,這里的食譜都是以鮮魚為主,貝類、海鮮應有盡有。
探島 一年收入1.5億元 據介紹,島上居民多從事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水產品加工生產。海島盛產海參、鮑魚等海珍品和星鰻魚、巴魚、刀魚及蝦、蟹貝類40多種海產品。全村共有漁船185條、2萬余馬力,其中150馬力以上的漁船92條,鋼質漁船16艘;從事海洋漁業生產的有278戶,外來從事漁業捕撈養殖務工人員600多人,是一個典型的海島漁村。
近幾年,該村大力發展多種經濟,其中發展水產養殖220多戶,實現籠養鮑魚3100多籠,海珍品低播野生養殖2600多畝,有90多戶從事海產品加工。島上成立了旅游度假村,度假村與村合作開發建設家庭賓館,開辦漁家宴和漁家樂項目。目前島內發展家庭賓館10余戶,設置床位200多個,可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以海島風情旅游促進經濟發展。去年齋堂島村海洋漁業總收入達1.5億元,比去年增長14.2%,村民人均收入達17658元,比去年增長12.6%。島上目前通水、通電、通有線電視以及互聯網。
瞰島 如海上大魷魚 從空中俯瞰齋堂島,更有一番韻味。當多旋翼無人機升到120米的時候,整個村子的全貌盡收眼底。村子呈南北走向,紅瓦綠樹、相映成趣。更有趣的是,記者發現,在村子的中央,還有幾幢“古老”的建筑,呈不規則的方向,與整個村子有點兒格格不入的感覺。
從空中看整個齋堂島,真真切切地如一條巨魷臥在那里,南側的海島如魷魚頭。“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這么看俺齋堂島,真像是大魷魚。”村民張守城從空拍監視器中看齋堂島時,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都看呆了,一個勁地說:“真沒想到,我們這個島子這么漂亮!”
展望 打造度假型海島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齋堂島上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是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萬多人次。走在島上,記者碰到了兩撥來島旅游的客人。據張先生介紹,他與親朋好友全部來自河南,聽說這里的海景非常棒,便一路導航來到這里。到島上一看,果然自然景觀相當不錯,海水清澈,并且海邊還有一些蟹子、小魚蝦等,給他們的旅游增添了許多樂趣。中午,還在這里品嘗了海鮮,感覺這趟旅行相當值。
據介紹,全島旅游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冬暖夏涼,環境優美,是青島地區目前生態保護最完整的海島之一。后期,將打造高端的海島旅游度假村,適宜觀光游覽、度假休閑、會議商務、特色種養等多項活動,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海島檔案
始皇母曾齋戒于此 位于北緯35°37′48″,東經119°55′24″,屬青島青西新區,處瑯琊臺東南方向海中,因島上有古齋堂,故名齋堂島。
齋堂島之所以出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關于秦始皇的傳說。相傳,齋堂島因秦始皇登瑯琊時,秦母居島進齋誦佛,百官朝拜,侍從齋戒于此,因而得名,島內齋堂遺跡尚存,島上還有甘泉,位于海邊絕壁,相傳為太后洗臉盆。島上有娘娘廟,相傳為始皇之母齋戒居住之所,早已塌圮。還有青龍泉、彩畫石、天然釣魚臺、懸崖峭壁、海上日出等多處自然景觀,并且有上世紀修建的燈塔、戰壕、碉堡和貫穿山南北的軍事防空洞等人文景觀。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