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華偉制圖
9月6日,環保部通報了今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數據公報,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治污設施投資與運行,力促減排數據趨優 根據有關規定,環保部組織對今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情況進行了核查核算。今年上半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1138.3萬噸,同比下降2.90%;氨氮排放總量118.6萬噸,同比下降3.1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989.1萬噸,同比下降4.63%;氮氧化物排放總量1002.8萬噸,同比下降8.80%,四項污染物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這樣的減排成就,得益于治污設施的投資與運行。
據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介紹,水環境質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城鎮(含建制鎮、工業園區)污水日處理能力350萬噸,污水日處理能力累計達1.75億噸;270個造紙、印染等重點項目實施廢水深度治理及回用工程;3670個畜禽規模養殖場完善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
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今年上半年新增火電脫硝機組5980萬千瓦,脫硝裝機容量累計達7.5億千瓦,占火電總裝機容量87%;脫硫機組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96%;已脫硫燒結機面積占燒結機總面積88%;脫硝水泥熟料產能占全國新型干法總產能88%;脫硝平板玻璃產能占全國總產能43%。同時,各地煤改氣工程新增用氣量7.5億立方米,替代燃煤170萬噸。
京津成為大氣主要污染物削減最為明顯的地區 在今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榜單上,備受關注的京津成為大氣主要污染物削減最為明顯的地區,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7.45%和9.24%,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10.73%和15.72%。水環境方面,北京、上海、山西、吉林、湖北、廣東等省份減排效果明顯,北京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10.87%,上海化學需氧量減排7.11%。
從排放總量看,水環境方面,山東以89.09萬噸位列化學需氧量排放榜首,廣東、黑龍江以81.25萬噸、67.79萬噸緊隨其后;氨氮排放量最多的是廣東、山東和湖南。大氣污染物方面,山東、內蒙古、山西位列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前三,分別為83.65萬噸、66.55萬噸和61.65萬噸;山東、河北、河南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多,分別為76.86萬噸、73.17萬噸和66.76萬噸。
排放總量從一個方面也反映了地區的環境質量水平。京津冀及華北地區是目前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區域,而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大氣污染物排放最多的省份均位于華北及其周邊。
排污總量背后折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從統計數據中不難看出,山東各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幾乎均居前列。雖然山東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靠前,但對比江蘇、浙江、廣東等同樣經濟發達的省份,山東的排放強度遙遙領先,為什么?
“排污總量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比如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等,也與一個地方的產業結構有直接關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說,一般來講,工業的污染排放強度要明顯高于農業和服務業,山東工業發達,工業在產業結構中的占比較高,而且多為重化工業,因此,山東的排放強度比較大。此外,相對于江浙等沿海地區,山東是資源大省,排污總量居高不下也有這方面因素的影響。
“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自然稟賦條件相對較差,更早地感受到了環境資源壓力,產業結構調整早,如今工業結構不斷轉優,排污總量也就跟著下來了。而山東產業結構雖也在調整,但船大調頭并不容易,目前步伐還比較慢,這也是其在對比中落后的原因。”李佐軍說,廣東經濟體量大,加工制造業發達,在污染排放方面依然存在壓力,這也是其上榜的原因。
排放總量大的問題如何破解? 李佐軍表示,首先,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凝聚共識。最近幾年,一些地方的環保工作力度大,取得了一些成效,這容易掩蓋排放強度依然大的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更需要對存在的問題保持清醒的認識。其次,要嚴格執行法律及環保標準,并根據當地情況制定更嚴格的排放標準,排污總量下降速度才會進一步加快。法律和政策有個落地的過程,如果能下大力氣將其變成有效果的行動,并根據地區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排放總量一定能不斷下降。
“雖然目前污染排放量依然巨大,但我們并不悲觀。因為山東等污染排放量大的省份已經進入到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只要加大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預計‘十三五’時期,就很可能迎來污染排放的重要轉折期。”李佐軍說。
《人民日報》(2015年09月07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