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裝備方隊受閱車輛的使用數據,到徒步方隊防止訓練傷的問卷調查,閱兵訓練已經悄然進入“大數據”時代,科學施訓成為這次閱兵訓練的主題。
“冷車”現象曾讓反坦克導彈方隊頭疼不已。“冷車”指車輛剛啟動時,由于水溫、油溫偏低,導致同一轉速下裝備行進速度不一致,無法達到勻速通過天安門的標準。
反坦克導彈方隊方隊長單正海介紹,為解決“冷車”問題,他們為每臺受閱車輛繪制了車速與轉速在不同油溫、水溫條件下的關系曲線,通過數據分析的方法,精確定位每臺車在不同條件下達到標準速度所需的條件,徹底解決了“冷車”問題。
大數據分析還用在查找和糾正駕駛員細微駕駛問題上,提高單兵的駕駛技能。反坦克導彈方隊政委王文軒表示,現在方隊的前后車輛距離誤差僅為0.1米,并列行駛車輛標齊誤差只有0.03米。
為了解受閱官兵的健康狀況和訓練傷情況,更好地實施科學訓練,有針對性地提供醫療保障,閱兵保障站醫療防疫隊理療組對來自不同兵種的4個裝備方隊和來自不同地區的4個徒步方隊進行了數據抽樣調查。
北京軍區總醫院全軍骨科研究所主任醫師葉超群表示,體能訓練一般都會帶來訓練傷,我們通過大數據指導科學施訓,在提高訓練效果的同時盡可能地預防、減少受閱官兵的訓練傷。
導彈“巨無霸”是怎么看齊的
糾正1厘米偏差至少要行進30米 每次閱兵盛典,當壯闊整齊的導彈方陣厘秒不差通過天安門時,總會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心理的震撼。
許多人會問,導彈“巨無霸”是怎樣看齊的?勝利日閱兵前夕,記者走進位于京郊的閱兵訓練基地探尋答案。
“看齊”有多難:糾正1厘米偏差至少要行進30米 在寬闊的閱兵訓練道上,正在進行合練的第二炮兵導彈方陣一眼望不到頭,鋼鐵長龍發出陣陣轟鳴。
在壓軸方隊,一枚枚被譽為“巨無霸”的某新型戰略導彈,是典型的“四超”裝備——超高、超寬、超長、超重。
它的車身比七八輛小轎車首尾相連還長,車高近3人高,幾輛“巨無霸”并排停放在一起,幾乎占了訓練道的一大半。還未駛近,一股強烈的壓迫感就撲面而來。
記者嘗試坐到駕駛員位置,發現通過后視鏡幾乎看不到車尾。特裝駕駛員蔣圣勇說,如果發現整個方隊沒有看齊,要想糾正1厘米的偏差,至少要向前行進30多米。
怎么看齊的:精湛技術+輔助設備 長長的導彈方陣里,在一輛特裝車的駕駛室中,“全軍紅旗車駕駛員標兵”唐俊雙目凝視,發動車輛、松開離合、輕踩油門,一路前進。
“要練就這種一踩準、穩到底的硬功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唐俊所在方隊黨委書記陳前說。
為了練就過硬的駕駛技能,導彈方陣近百名特裝駕駛員無論什么時間,都在踩油門找感覺。哪怕是休息間隙,垃圾斗、折疊椅被當成踏板用來輔助練習,就連睡覺時間也常常發生駕駛員睡夢中練“腳功”的故事。
一天中午,一級軍士長夏建陸正在逐個車頂安裝一根紅白相間的參考桿,認真調整雙向攝像頭的角度。這位“導彈兵王”介紹說,正在安裝一套輔助標齊的設備。
這個設備采用打靶時的 “三點一線”原理,通過兩個攝像頭,及時發現調整導彈戰車的位置,一舉破解了標齊訓練的多個難題,相當于給“巨無霸”裝上了一雙看齊的“慧眼”,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益。
看得有多齊:同一排面螺絲釘都在直線上 在前不久上級組織的一次考核中,第二炮兵裝備方隊取得了驕人成績:兩個排面間的間距誤差1厘米,等速誤差0秒,騎線誤差1厘米,標齊誤差0厘米,遠遠超過閱兵訓練大綱規定的要求。
現場考核組給出這樣的高度評價:“駕駛員用他們精湛的技術,實現了完美的人車結合。”
在又一次上級組織的聯合演練中,“巨無霸”導彈車穩步駛來,以完美的隊形通過檢閱臺。
10多臺專門布置的攝像機,從不同角度對準了導彈方陣。結束后通過錄像回放發現,導彈裝備車動作整齊劃一,連同一排面的螺絲釘都在一條直線上!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